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頁,捕風者說,麥家,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悠閒懶散之人,剛走出茶館又進飯館又有什麼奇怪的?有人說,如果中國的有錢人都是成都人,那麼我們的餐飲稅收一定還要翻幾番。從科華路到西延線,再到羊西線,再到玉林小區,再到杜甫糙堂,滿大街都是肉香油氣。我還要說,儘管滿大街都是鱗次櫛比的飯店餐館,但激烈的競爭似乎並沒有擊敗誰,而是激發了更多的人走出家門,坐在了鬧熱的「排場」裡。成都人不但自己愛吃,而且還替全國人吊起了愛吃的胃口,川菜、川酒正是經過成都人嘴巴的千年造化後變得滋味十足,色香迷人而風靡全國。

有人還說,如果中國的有錢人都是成都人,那麼中國的旅遊業收入一定也會狂漲。到郊外農家去坐一坐,喝一杯茶,打一圈麻將;或者屋前院後走一走,釣一釣魚,賞一賞花,真正是心曠神怡。成都人要的就是這個,所以成都市郊的農家樂,不管是節假日還是平常,總是座無虛席。而三月裡的龍泉桃花則時常叫成都人傾城出動。每到夏季,青城山、都江堰更是人滿為患。仔細一瞅,多數還是成都人。

個性是城市的驅動器。成都人的個性在吃喝玩樂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並且由此精彩了這個城市,也演繹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如果說,鮮花象徵著古典的詩意,那麼成都人文、成都文化就是以這樣的精神而顯示出它的可貴,和這個城市的價值。然而,隨著現代化步伐的不斷向前邁進,農耕甚至工業文明都已開始悄然隱退時,成都人的這種散發著千古馨香的人文之氣,和桃花源式的文化,是不是過於詩意了一些?坦率說,我喜歡這個城市,又害怕。我總覺得,或者總擔心,在這個「腐化」的好地方,我的精神深處也會跟著腐朽起來。

1998年5月11日二說成都 我是而立之年來成都的,之前我先後在五個城市生活過,現在看來,它們只是我尋找成都旅途中歇腳的驛站而已。我不知道自己離開了那麼多城市最後落居成都是對還是錯,我只知道以後我再不會到其他城市去居住了。正因此,成都在我心中便有了故鄉一般的地位和感情。人們對故鄉總有著源源不絕的期望,尤其是新舊世紀交替之際,這種期望會被人為地凸出、放大。

依偎在大山之下的成都,飛越高山是它老早的夢想。但我們也覺察到,它飛翔的翅膀不免沉重了一些。首先是地理上的侷限,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江海不見,失卻了沿海一帶天造地設的便利。其次是文化上的積澱過於溫馨、爛漫、飄逸,缺乏和現實世界搏擊的硬朗和靈活。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血脈。由於成都人沒有真正在天子腳下生活過,也沒有在外國殖民資本的衝擊下發展過,因此成都人大多不為皇權所迫,也不為金錢所困,於是凝就了一股養尊處優的神氣,沉澱在文化上,自然是詩意洋洋,飄飄灑灑。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在當代農耕甚至工業文明都巳開始悄然隱退時,成都人的這種散發著千古馨香的人文之氣,和桃花源式的文化,再也不是那麼盡善盡美。它們在推進成都社會文明進步的同時,也使生活和繁衍在這座城市的人們平添了幾多悠閒和自滿,也難免有了幾多「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封閉。這些「品質」,在當今世界經濟的餐桌上註定是搶不到就餐的好座的。當今世界,瞬息萬變,不進則退;改革開放,風起雲湧,大勢所趨;一城一地,倘若固步自封,無異於作繭自縛,終將被無情的市場經濟淘汰出局。

成都,也許在新世紀面前數落你的這個不是那個不對,是不合時宜的,但為了讓你在新世紀裡能夠更好飛翔,這似乎又是必要的。認識到自己的侷限,敢於客觀地審視自己之短缺,這本身就是一種大氣,一種宣言。成都,在嶄新的世紀裡,我們決不願你在沉默中消失,我們願你在沉默中爆發。

如果客觀地分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在跨世紀的歷史程序中,成都雖然面臨著挑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假少爺擺爛後攻了殘疾大佬

壞貓超大聲

重生成崽我救贖了萬人嫌男二

封樂樂

不是我

魚崽

四阿哥造反日常(清穿)

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