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3部分,山河血,標點,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對美國則是“努力與美國保持親善關係……”因為日本和滿洲都有豐富的媒,鐵資源,可是缺少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和橡膠。而這兩者全在美國人和英國人手裡,所以千萬不能和美國人翻臉。只要不和英美翻臉,石原認為英美會預設“滿洲國”的存在,因為有一今日本人控制的滿洲,正好為英美消除了蘇俄南下的憂慮。”
端著茶杯,管明棠並沒有喝茶,針對某一個人舉行一次應對會議,這在公署尚是首次,儘管會議是在自己的“家”中舉行的。
“對華戰略則是做好穩固日本與偽滿和華北,完成進行持久戰的準備的基礎工作,反對擴大戰爭。也就是說:在西北的挑動內戰,同時建設滿洲國,鞏固、穩定華北,堵住俄國人南下,再向南洋滲透,得到馬來亞的橡膠和汶萊的石油,同時擠走英國人,爭取把手伸到“蘭印”確保石油供應,這以後再和美國進行“最終戰爭”。”
提到這裡,李璜的臉上略流露出絲許嘲諷之色。
“這確實如楊主任所言,具備可行性,但未免也太過一廂情願了,首先在對蘇俄問題上,石原的態度是暫時不與其交惡,但是日本的北進是其國策之一,而同時,蘇俄方面因我國與日本的停戰,亦發生了改變,去年日本在張鼓峰的試探性舉動,迫使一味避免兩線作戰的蘇方作出了讓步,這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日本仍然有可能因為邊界問題,繼續進行冒險性嘗試,石原是參謀長不假,但是原忘了,當年他還是中佐的時候,就發動了“918事變”而這一示範效應,是否會激勵日本中基層軍官作對蘇冒險嘗試呢?”
李璜的分析讓管明棠、楊永泰等人頗以為然的點著頭,“下克上”正是石原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一次讓步、兩次讓步、三次讓步,蘇俄為了穩定遠東,接連不斷的讓步,不會讓日本滿足,反而會進一步刺激日本的胃口,當這個胃口被刺激到一定地步的時候,主任,到時候,無論蘇方是否願意,他們都不得不應戰,而界時東北的局勢必然發生變化……再就是對美態度,美國與蘇聯不同,美國在亞洲更多的是商業利益,如果不直接入侵菲律賓,以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的盛行,美國很難對日本採取措施,但問題卻就發生在這裡——資源,正如這份大綱中分析的那樣,石油與橡膠恰恰是東北所不能提供的,甚至可以說,資源問題才是日本最根本的問題!”
作為三省參政會的參政員,自中日停戰後,他一直在研究著日本這個未來幾年中,華北當局最大的,甚至可以說唯一的假想敵,與其它人大都透過軍事去研究這個敵人不同,在邯彰的經歷,使得他更側重於在經濟上去分析這個假想敵
“歐戰後的二十年間,隨著日本經濟增長,各類物資的進口量有增無減。到民國十五年,日本所需的各種基本原料物資中,只有煤炭的自給自足程度達到y90%。其餘各項中,鐵礦石的自給率為16。7%、原油20。2%、鋁40。6%、錫28。8%、鹽31。3%。除此之外,諸如橡膠、鎳、鋁礬土之類的物資完全依賴進口。巨大的資源輸入當然換來了國家的發展。到民國十六年,日本的發也量位居世界第五,鋼產量佔世界第六,棉紗產量世界第二,人造絲則是世界第一。但在所有工業化國家中,日本最為依賴海外原料運輸。日本作為工業化國家的地位,被其作為原料消費大國的地位抵消了。以貨物裝卸量計算,民國十六年日本進口量3700萬噸物資,但只出口了1300萬噸物資。除了英美兩國,日本進口商品的重量超過任何國家。顯然,日本越依賴進口,把自己作為政治抵押品的風險就越大,因為它的原料供應國顯然處於能提出要求的有力的地位。如果不希望受制於人,唯一的辦法就是設法控制供應來源,這就是日本必然走向擴張的根本之一。”
當李璜分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