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25、鐵血帝王21,彼岸繁花[綜紅樓],林一平,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批徵兵令, 徵的京畿所有24歲到25歲的男子。用賈代善的話說,這些人不先徵了, 明年就有人超齡了。
而賈政作為兵部尚書的次子,非常光榮地應了榮國公在太和殿上的那句話, 成為第一批徵兵令裡、名列第一的被徵者。京城所有的勳貴,接到徵兵令,都乖乖地收拾了去京營報到。京畿所有的文人, 有了賈政做例子, 也順從地擱下了書本,準時去了京營了行伍之列。
其實在徵兵令下到榮國府的時候, 賈政得知自己要去兵營當三年義務兵, 立即跑去榮禧堂,抱著史氏就大哭了一通。他是真的認為自己當兵,就是去送死的。史氏也攬著次子哭,周圍的丫鬟婆子也陪著哭。
哭得榮禧堂哀聲陣陣,真如死了人一般。
落衙回來的榮國公, 見了母子倆哭成那模樣, 好說歹說勸了幾句, 不想母子倆還拉長聲哭的更起勁了。可把賈代善氣壞了, 激憤之下他提劍就要先殺了賈政,才好對得起母子倆這樣的哭法。還是賈赦拼力攔住了他, 才沒有釀成悲劇。
那一瞬間的恐懼,讓賈政忘記了流淚,讓他直覺感到父親是真的想殺了他、這個丟臉的孬貨兒子。那一瞬間賈赦攔著父親的舉動, 讓賈政認識到大哥是真的在阻攔父親的。
這第一批兵要趕在夏日到呂宋,所以只在京營停留了短短的半個月,略略熟悉了軍伍的要求,就在天津港上了海船。一路海浪顛簸,除了個別人自始至終暈船,其他人適應了一段時間都不在暈船了。
賈政很不幸地在屬於了個別之列裡了。
新兵到呂宋的當晚,就被各所屬營區的、按著名冊來接人的千戶們接走了。賈政與京城認識的勳貴子弟分開,孤零零地一個人,同數位一路暈到呂宋的人一起,先去了休養所呆了三天。在他報上自己是考出來的秀才這特別技能後,被分派到馬尼拉駐軍將軍胡鴻的將軍府的兵營做文書。
賈政的第一封書信,就是長篇累牘地描寫了他在海上遭的罪。拜他岳父的教導,他明白文筆華麗晦澀不如文筆直白平淡,所以這封史氏能讀懂的信,除了又惹來史氏痛哭幾場,換得榮國公呵斥史氏,真的沒起到什麼好作用。
不過在這封信裡,賈政把家裡所有的人,都飽含感情地真摯地問候了一遍,言辭之懇切,情誼之深厚,讓賈代善讀罷了信,抖著信紙對史氏說:“看看,離家就懂事了吧。”
然後賈代善反覆叮囑史氏,不能把賈政做文書的事情說出去。一旦洩露出去了,賈政就只好扛槍上船了。嚇得史氏趕緊閉緊了嘴巴,讓倆兒媳婦回孃家也不要提此事。
與賈政作為對比的是京城的其他勳貴子弟,完全是按照普通士兵被分派編列入營。按胡鴻後來給兵部的解釋說,“京城過來的這批勳貴子弟,就只有賈政一個,是自己考取的秀才。”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聖人在鎮國公帶著軍隊開赴遼東後,精力高度集中在遼東戰場上。賈代善差不多泡在京營督促操練新兵的時間,和在朝堂是對半開了。
太上看著焦慮的聖人,勸慰道:“遼東不會出什麼事情的。高句麗一族既往的戰略,遇到火炮就沒有的。”
“父皇,朕還是心裡沒底啊。”
太上理解兒子,從來沒上過戰場的人,對上高句麗,首先想到的就是被他拖垮隋王朝,而後身邊名將輩出、武力不凡的唐太宗也頗費了幾十年的功夫,才平定了高句麗。現在高句麗餘族在遼東的舊址上頻頻謀劃其全盛的版圖。每逢韃靼進犯大景,就少不了他們在遼東配合著鬧事,牽扯大景的軍隊。
而大景的軍隊真的要攻打高句麗了,他們卻收縮軍隊回去有天險憑藉的城裡,耗到天寒地凍,耗到大景的軍隊後勤補給承受不了壓力退軍。
週而復始,令人氣惱不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