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682、武烈皇后29,彼岸繁花[綜紅樓],林一平,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識字是世家豪族的特權, 但是吳夫人和孫策在江南推開千字文,打的是教化民眾的旗號。在千字文之後就推廣朝廷的律法, 目的是讓下到垂髫的童子,上到花甲老翁, 都能夠讀懂朝廷律法,使百姓人人都能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當然了,能讀懂律法的, 識字的數量已經夠到各級衙門做個普通的小吏了。

張昭在替孫策給小皇帝奏摺裡說:現在世道混亂, 百姓目不識丁,不知聖人言, 才容易被有心人蠱惑, 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讓百姓認識常用字以後,有計劃地讓大漢的每個百姓都能讀懂朝廷的律法,百姓對朝廷的律法有了足夠的認知,知道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則遵守朝廷律法的百姓就會慢慢多起來, 世道就會很快變回以前有秩序那般了。

小皇帝看了孫策這樣的摺子很高興啊, 這可是心懷天下的長遠考量。教化百姓知法守法, 讓亂世恢復以前的秩序, 好,嘉獎了。

孫策得封的吳侯本是縣侯級別的封爵, 是吳郡下屬的吳縣作為封爵地,但實則並未有食邑,也沒有治民的權利, 也不可以世襲。但是別說吳郡的吳縣了,哪怕是國都洛陽的周邊,朝廷實際能控制的地方沒有多少。

天下十四州,大的刺史割據幾州,小的地方豪強即便是一縣之地也擁兵自重,更別提那些紛紛自立為太守的數不過來的郡府了。

孫策肯為朝廷的長遠做考量,映襯著因為是宗室而被派去益州、荊州的劉璋劉焉已去世,其子繼承了益州牧和劉表,就不好看了。

益州的劉璋,他藉口戰亂不能送東西到朝廷。荊州的劉表裝聾作啞好像沒有朝廷了一般,實際就是當沒了朝廷,數年也不曾稅貢了……

孫策雖得了皇命做揚州刺史,但揚州尚且還被袁術佔據了一部分呢。他已經連著納貢三年,每年送上來的都是自己和皇后最需要的東西。小皇帝與皇后思量一番後,決定把整個吳郡給孫策做封爵地,讓孫策的吳侯國為郡級,敕封吳夫人為吳國太,冊封孫策初生的兒子孫紹為世子。

與此同時給孫策吳侯國的還有治民權、獨立的軍隊。

反正這些東西是已經在孫策手裡的。

聖意甫出,小皇帝就在朝堂上就被眾位大臣勸諫,說是給孫策的權利太大,封賞太高。

小皇帝沉默了很久才說:“劉焉、劉表負皇命去荊州、益州,據彼富庶二州久矣,皆不稅不貢。荊州、益州治民權、軍權可在朕處?劉表逝後,劉璋承繼了益州,朝廷可有州牧可以承繼的先例和法度。吳侯尚未得全揚州時,既予朝廷稅貢,今年其上表為朝廷長遠做考量,朕予吳侯之吳郡國做嘉獎,使其能便宜行事,正是要彰顯吳侯對朝廷的忠心於天下刺史和太守前。若能使得天下十四州之刺史,都與吳侯一般行事,朝廷還有何捉襟見肘裡的為難呢。”

眾臣被小皇帝說的不好反駁。依著小皇帝的期望,每州捨出一郡的封地做刺史的食邑,換回十四州都像孫策這樣忠心王事,當然是最好的了。

但是王莽未篡權的時候……

這話說出來就不好聽了。

可是誰願意前腳得了孫策贈與的財物,後腳就在朝堂反對皇帝給一些實際已經在孫策手裡的東西呢。

別看小皇帝說的冠冕堂皇,其實他能做的、能給孫策的就是一些口惠而實不至的嘉獎和敕封。

但這個對孫策來說就足夠足夠了。

小皇帝現在心裡明白的很,自己藉著孫策掀開益州和荊州的不稅不貢,接下來就看劉璋和劉表二人的表現了。若是二人不悔改,等自己尋到合適的機會了,就可以用他們這樣不尊朝廷的行為,把他們二人替換下來。

孫策得的封賞,讓堅持留在洛陽的兗州刺史曹操很尷尬。他得了司空的位置之後,心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抄家流放,搬空皇家庫房發家致富

是空有呀

都市:白月光蔣南孫在我隔壁?

朱雀之志

四合院:火葬場復活,眾禽嚇尿了

四環如風

上交自己後,我靠撿垃圾成了國寶

衛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