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木匠皇帝41,彼岸繁花[綜紅樓],林一平,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熊廷弼和周永春聽完以後, 心潮澎湃, 激動得不能自抑。

熊廷弼吶吶自語:“新君!新君是把朝廷大事放在頭裡了。”

周永春興奮中夾著悵然,他悄悄抹去眼角的淚滴,黯然說道:“飛白兄, 可惜我不能與你並肩、協助你將遼土收回了。”

熊廷弼伸出大手握住周永春的胳膊, 瘦骨嶙峋的指節、突兀顯現在手背的青筋, 讓人不敢相信他是文官, 不敢相信他們這四人其實只相差了五六歲。

“孟泰,節哀。自古忠孝難兩全。若是新君批覆了你回鄉守制,我也希望你早去早回。戰時武將只有百日的孝期。”

周永春黯然搖頭,他既想回鄉為母親守孝,又想留在遼東為熊廷弼做堅實的支撐。但他明白自己是巡撫是文官,就是兼了遼東副經略, 也仍然是文官。

楊漣與周永春同在六科做給事中十年,雖不是莫逆之交但也有同僚之誼。他出言相勸周永春。

“孟泰兄, 若是天子考慮到遼東的穩定, 需要你繼續留任巡撫而奪情,你也是為國盡忠,與孝道上並無不妥, 想來仙逝的伯母也會理解你的。”

周永春看向楊漣,“文儒, 你是顧命大臣, 我知你見新君比較多。你是說天子會奪情嗎?”

楊漣見周永春情緒複雜, 只好繼續勸慰他。

“飛白兄說的有道理的。現遼東之地離不開你們兩位攜手, 若是奪情也是非常可能出現之事。”楊漣說完這話,見周永春面色不愉,只好給他一記重擊。

“雖說百行孝為先,但是新君因國事所累,竟然不得一日在先帝靈前、全心為先帝守靈的。”

周永春聽楊漣這麼說,訕訕道:“是我狹隘了。謝謝文儒相勸。母親領有朝廷誥命,若我不能回鄉守制,她也會理解我為國盡忠的迫不得已。”

眾人說著話,熊廷弼麾下的書記官進來稟報,說是天子賜來的物品已經點收完畢。問熊廷弼晚膳安排。眾將都等著要分潤天子賜予他的美酒。

熊廷弼大手一揮,“晚上大家一起喝,那酒可要給我收好了,今天每人只有一碗嚐嚐味道,什麼時候收復了遼東失土,什麼時候開懷暢飲。”

那書記官原以為熊廷弼最多能拿出一罈兩壇的御賜美酒,這一人一碗可是三壇酒都不夠。故而高興地應了一聲“遵命”,興沖沖地告退。

熊廷弼轉過頭對楊、左二人說:“你們要是不急著回京,就在瀋陽多停留幾日,跟著大軍去撫順轉轉,給建奴一個厲害瞧瞧。”

周永春笑著說:“飛白兄,你莫誑文儒和共之了。要去撫順容易,可是天子的意思是要咱們守住現有的遼東之土。”

熊廷弼搖頭,“守土是重要。去年老夫過來就採取守勢,也是無奈之舉。這一年的勤儉努力,為的就是把縮回來的拳頭再打回去。”

他越說越興奮,站起來說道:“走,我帶你們去軍營看看去。”

周永春攔他,“文儒和共之長途跋涉,總要休息兩天才好去軍營。”

熊廷弼不在意地說:“他倆不會這麼嬌氣的。我們中午就在軍營用膳,晚上一起喝酒。”

楊漣和左光斗對周永春笑笑,算是感謝他的好意,然後跟著熊廷弼往軍營去。

熊廷弼大概是因為天子賞賜的麒麟服高興,或許也可能是楊漣和左光斗入了他的眼。他帶著楊、左還有同來的禁軍護衛千戶,去看那些經過他一年訓練的軍卒、準備的軍械等等。邊看邊給他們做解釋。

“我現在徵集了十五萬軍卒實際是十三萬,目前在瀋陽有四萬餘眾,逢集有三萬餘。等我把撫順打下來以後,我要在靉陽、清河、撫順、柴河三岔河間這幾處,每路各放三萬人,形成一個能攻能守的戰區,各路之間能夠相互策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火影:戰國的那些事

滾水摸個魚

我,慈愛勇者,打錢!

Mr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