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木匠皇帝106,彼岸繁花[綜紅樓],林一平,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狀元和狀元還是不同的。
有的呢就是很剔透, 有的就比較認“死理”。趙秉忠這樣的狀元, 還算是認“死理”當中算是比較靈活的。
他的靈活表現在會看大趨勢。
見到自己刑部的尚書和左侍郎都在贊天子處置的好,左都御史和戶部代理尚書也是同樣的觀點, 儘管還沒有完全想明白,他已經察覺自己剛才問天子的話是冒失了。
後來見天子把內裡的、不好翻開的都攤到了桌面講的明明白白地給他,立即面紅耳赤地躬身請罪。
“陛下, 是臣思慮不周, 讓陛下為難了。”
朱由校微微一笑,“趙卿是至誠君子。朕這個做大明天子的,也想做個君子,也想如神宗辦垂拱而治。唉!好多時候是沒辦法啊!不僅不能去做赤誠的君子,領兵的時候尤其得行詭譎之道。
這剛剛從遼東回來,忍不住……倒是虧得趙卿提醒朕了。”
趙秉忠連連拱手請罪。
“陛下,臣受教了。臣知秉承君子之道無法治國, 也知秉承君子之道無法領軍。尤其是對這些不把國法放眼裡、拖累大明財政的宗親, 一旦顧慮太多,是沒辦法把幾乎壓垮戶部藩王只是處理好。”
朱由校點頭, 心裡說你能想開就好, 不然朕可就要把你換個地方了。
出了乾清宮, 黃克纘和喬允升都是七十上下了,立即就把趙秉忠拘到黃克纘的尚書公房裡, 掰開揉碎了地給他講藩王之事。
黃克纘憂心忡忡地說:“季卿, 那些藩王怎麼治罪, 得天子自己去說。老夫就巴不得將他們立即廢為庶民才好。但是隻要我們這些文臣開口, 很可能就會導致天子的逆反。輕描淡寫地訓斥那些宗親一頓,然後高舉輕落地表面懲罰。”
喬允升直言不諱地說:“天子今兒心情好,他肯給你細說。但是以後你再不能這麼魯莽地逼得天子自認不是君子了。有什麼話,尤其是在御前,你一定要三思而後再出口。”
趙秉忠面紅耳赤,起身向二人道謝,感謝二人的教導。
黃克纘擺手說:“我二人老矣。若是天不假年,你看看王佐、孫如遊、李汝華就是我們的先例。周明卿千挑萬選將你送刑部做侍郎,陛下的心意是明擺的,你可要跟上陛下了。”
這樣的肺腑之言,是黃克纘早就想對趙秉忠說的了。他即將致仕,自己的兒孫即便有門下學生照顧,也不如眼看著就能得刑部尚書位置的趙秉忠更好。喬允升也與他抱著同樣的想法,倆人拉著趙秉忠談了半下午,讓趙秉忠又是慚愧又是感謝。
再起身的時候對著黃克纘和喬允升就是行弟子禮了。
朝臣對天子這樣大刀闊斧地改革宗室詭譎地保持了沉默,喜歡雞蛋裡挑骨頭的御史也都閉口不摻和此事。
哪怕天子對潞王處理在任何人的眼裡都是偏重了,也沒有人開口為潞王求情。實在是當初神宗為潞簡王大婚買光了京城所有的珠寶,又挪用九十多萬兩的軍費,作為潞王就藩建造府邸的補充,讓朝臣們記恨在心了。
就像黃克纘所說的那樣,這些宗室之事,事關天下也是天子的家事,朝臣貿然開口激得天子逆反,很可能出現得不償失的局面。
但是方從哲思來想去之後,考慮到神宗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潞王是神宗唯一胞弟的兒子,還是鼓足勇氣去求見天子,為潞王朱常淓說情。
“陛下,老臣以為對潞王可以予瑞王、惠王差不多一樣的待遇。”
朱由校看著方從哲不發話。
方從哲硬著頭皮自顧自地往下說:“神宗雖是縱容了潞簡王,但現任的潞王在其父潞簡王薨逝的時候,只是個七八歲大小的娃娃。他三年前才得晉封為潞王。那些逾制之事發生的時候,別說他還不能夠在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