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清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72、清穿群魔亂舞之年玉堯十二,書中游[快穿],月下清泠,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玉堯指著雲南邊界一帶, 說:“我也打算在廣西、雲南之南的藩邦發展一支力量, 這些藩邦從前是大明的藩屬國, 而且這些國家內有上百萬大明遺民,我將在這一帶佔個地,招攬大明遺民練兵。你們大明的神機營我覺得很不錯, 我打算在澳門向葡萄牙人購買大炮、火/槍, 還要在藩邦組建一支炮兵和火/槍隊。”
其實前幾朝,中原都不閉關鎖國, 華人到南洋、波斯還是有許多的。特別是在鄭和下西洋後, 華人到南洋就成百萬, 以至於後世在清朝時甚至有人在南洋建立華人國家——蘭芳共和國不過後來被荷蘭殖民者滅了。
而這些華人事實上並不認同滿清,所以到民國時, 孫/中山先生革/命喊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 都得到世居南洋的華人打了雞血一樣前赴後繼、毀家紓難的支援,而抗日戰爭就更不用說了。
甚至到了現代, 緬甸還有個特區——果/敢區, 果/敢人其實就是漢人, 是明末永曆皇帝帶著殘兵逃到緬甸的漢人。
果/敢區和緬/甸中央的矛盾重重, 只因漢文化無法被緬甸文化同化融合——漢文化從來只有融合別人,別人佔了地結果都是被漢化同化。在果敢區, 果/敢族人說漢語、寫漢字、過漢人的節日。甚至更搞笑又悲涼的是,他們的教育體系不完整,果/敢區的學校中居然拒絕緬甸的教材用中國的教材,他們小學生學習課文寫著“北京是我國的首都, 我愛北京天/安/門”之類的。
南洋或東南亞華人多愛國的說法就是這樣來的,他們對漢民族的文化認同感數百年不變,這也是漢民族文化的頑強性。只不過後來新中國成立後,土人對南洋華人的數次大屠殺,當時國弱民貧的新/中國讓他們失望了,新/中國無力救他們。於是,在現代社會,這些華人才漸漸融合進當地的文化和國家之中,成為那些國家的精英。
不要臉的“老黑魚”野心大著呢,這些暫且不細說。
玉堯又說:“然後,在大別山基地揭竿而起之時,南方迅速帶兵攻陷雲貴。雲貴一帶平定不到二十年,民族複雜,對滿清真心臣服者不多,且天高皇帝遠,他們對雲貴的控制有限,而我想辦法與雲貴大小土司結盟。北方大別山大軍出山閃電攻陷兩江,切斷北京和江南的水陸兩路聯絡,那麼,我們就成功一半。自宋以來,江南就是朝廷的經濟命脈,常言道,蘇湖熟,天下足。滿清中央和整個北方沒有了糧道輸血,他們的兵馬又能有多少戰鬥力?一南一北兩地義軍對整個華中形成夾擊之勢。之後整個江南、湖廣、兩廣,我們南北夾擊慢慢打,一地一城的進攻佔領……”
玉堯負手指點江山,說了戰略後,又說各戰術,還有對佔地的蠶食治理,穩紮穩打,只聽得九難心馳神往。別說她認識的江湖人,就算是從前當公主時見過的朝廷官員,又有何人有這樣的信念、戰略,以聞所未聞的戰術?這小姑娘眼中的精芒和舉手投足的自信風流,這世間又有何人可比?還有包括救她的那位武功出神入化的青年的數名高手錶現得畢恭畢敬。這些見識、派頭、氣勢都讓見多識廣的九難心底裡折服起來。
“你現在有多少人?有多少兵器?打下江南需要多久?”
“我現在,除了他們五人,能用的也不到百人,不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五人不但武功絕世,也算滿腹經綸,對我忠心耿耿,將來一生十,十生百,百成千。我們花十年之功,在江南復大明,再花兩三年之功,一舉攻陷京城,復我河山。長平公主,你若想將來的漢人江山叫大明,就和我合作,咱們定下盟約。這天下除了我,沒有人有那樣堅定的志向定要推翻滿清,也沒有人有我的能力。”
九難心頭砰砰直跳,她知道這是一場最公平也最不公平的談判。這小姑娘侃侃而談,不知為何,幾十年來她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