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章 經筵,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華殿,永樂年間由於三大殿失火,臨時做為皇帝上朝時的休息場所,待三大殿修復之後改成了太子攝政所在。它的屋頂和慈慶宮一樣改用綠色琉璃瓦,嘉靖在位時又成了皇帝經筵所在,琉璃瓦再次換成了黃色。

現在萬曆朝的第一位太子正式冊封了,年至弱冠卻未曾啟蒙,不管皇帝樂意不樂意,朝臣們依照祖制抓緊時間為太子補課,於是文華殿就成了太子經筵之地。

經筵,據說始於漢朝,後為各朝效仿。它的本意是給皇帝講課,屬於在職教育,就像後世某些老總、領導們一邊上班一邊去長江學院或者黨校進修。

只不過經筵的學生只有皇帝一個,老師倒是一大堆,且質量非常高,不是宰相就是首輔,最次也得是名望很高的學術權威。

同樣的,老總領導們日理萬機,不可能整天聽課,經筵也不是每天都有,一般啥時候皇帝有閒工夫了啥時候就開講。

問題是天底下就沒有幾個發自內心愛學習的皇帝,有閒工夫去後宮陪陪嬪妃多好,誰也不樂意聽一群老頭子嘰嘰歪歪、指桑罵槐。

結果到了明朝,這個進修班成了類似祭祖的儀式,用來向外人彰顯皇帝有多勤奮刻苦學習,基本流於了形式,並有了固定時間,每月逢二舉行,曰大經筵。

有大就應該有小,除了給皇帝進修的大經筵之外還有種小經筵。聽名字就知道,這種活動肯定不是給皇帝準備的,但有資格在紫禁城裡聽課,且能和皇帝相提並論的應該只有一個人,太子!

沒錯,在太子大婚的同時,朝臣們輪番上奏,逼著萬曆皇帝答應開了小經筵。他們可能是好意,卻苦了太子,這有點像父母,總之是為了你好,做為兒女,無論樂意不樂意都得接著。

新婚第二天,洪濤就不得不在天矇矇亮時起床,拋開新娘子、穿好九縫皮弁服、坐上步輦,按時趕到文華門外參加自己的入學典禮。

文華殿不是一座建築,而是個建築群。前後兩個院子,正門朝南曰文華門。前院有文華、主敬兩座大殿,東西有本仁、集義兩座偏殿。穿過主敬殿再向北就到了文淵閣,此地乃皇家圖書館。

這麼設計倒是挺方便授課的,如果教授的內容有爭議,大學士們也不用和學生抬槓,到圖書館裡翻翻資料,一般來講就能找到正確答案了。

和一路上王安所講的小經筵盛況不同,文華門外既沒有朝廷勳貴也沒有六部尚書,連基本的展書、侍儀、供事、贊禮官也不見蹤影,只有四個小宦官和一頂小轎。

“千歲爺,是首輔沈閣老……”見到此情此景王安有些詫異,更多的還是尷尬。很顯然,皇帝一點都不重視太子的教育問題,甚至不打算假惺惺的搞個排場掩飾。

可這樣一來對太子內心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唯一還能說得出口的只有那頂小轎。好在朝臣們沒跟著皇帝一起落井下石,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留在外面!”但洪濤半點不悅的神色都沒有,好像什麼都沒發生,吩咐身後的東宮官員止步,不緊不慢的邁進了大門。微微站定之後先向兩邊的偏殿看了看,見到門窗緊閉才繼續向文華殿走去。

沈一貫,鬚髮皆白的清瘦老者,個頭不高,看樣子已經步入古稀之年,臉和手背上出現了不少老人斑。但眼神還算清明,說話也比較清晰,略帶南方口音。

“沈大學士,學生朱常洛……”洪濤在給老者施過禮之後,獨自走到書案北邊坐下,低垂眼皮不再言語。

這位內閣首輔大學士在自己的記憶裡有些資料,他大器晚成,隆慶二年(1568年)快四十歲才在會試考了個三甲一百多名,勉強擠進翰林院選為庶吉士,開始論資排輩熬資歷,等著有朝一日被朝廷起用。

和翰林院裡的其他同僚相比,沈一貫有點無慾無求的意思,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去他的賢妻,不幹了

妙玉子

三國:臥龍之子,三興大漢!

老驥臥槽

女配靠煉丹成世界瑰寶

朱月

白月光她不裝了[雙重生]

蕊青一

醜皇

易人北

唯妻是寵

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