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妖書案2,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說當時有人想利用輿論給皇帝施壓,讓其不敢違背祖宗法度,逼迫其早日冊立太子,對自己不是太有害的話,那今天這本續集就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了。

表面上看朝臣們是擔心皇帝廢了太子重新立福王,可只要腦瓜子裡沒水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事情百分百不是這麼簡單。

現在自己已經是被正式冊封過的太子了,除非犯了錯,還得是危害江山社稷的大錯,否則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隨隨便便輕言廢立。再在這個問題上過份糾纏,除了能觸怒皇帝,對自己半點好處都沒有。

續憂危竑議裡總共也就幾百個字,是兩個人一問一答形式的對話。問話的人沒寫名字,回答的人有名有姓,叫鄭福成。

說了啥呢?大概意思就是鄭福成說,萬曆皇帝之所以會立皇長子為太子,是被沈一貫封還了聖旨,拖不下去的無奈之舉。用不了多久還得想辦法把太子廢了,改立福王為太子。

證據就是讓朱賡入閣,朱賡、朱更,諧音的意思就是老朱家的太子還得更替。至於說沈一貫,書裡也評價了,說這位大學士很陰險、很狡詐,如果皇帝非要換太子,他肯定不會強出頭阻攔。

按說這種沒署名的揭帖犯不著引起朝廷如此重視,但這次搞的動靜有點大,京城裡散佈的到處都是,大學士朱賡只是撿到了其中的一份,很多人比他知道的還早,想壓下去已經不可能了。

就是這麼短短几百字卻牽扯進去好幾個關鍵人物,首當其衝的就是鄭貴妃。如果不是她仗著受寵吹枕邊風,皇帝怎麼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爾反爾,在冊立太子的事情上和朝臣們鬥了十多年呢。

而後是三位內閣大學士中的兩位,沈一貫和朱賡。這兩位一個被說成了見利忘義的小人,一個被說成了皇帝用來換太子的幫兇,全是反面角色。

再然後是太子,雖然在書裡沒有關於太子的半句評價,可事情的核心依舊是換太子,不管想不想也躲不開,必須是主角。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沒有好處的事情很少有人願意去做。換句話講,人做事總是有所圖的,無論主觀還是客觀,總能找到蛛絲馬跡。

可古人又說了,人心難測。在沒有直接證據的前提下想判斷一件事的真相往往是非常難的,甚至沒有可能。但有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可以大致分清楚一件事的走向,最終受益人!

那麼在第二次妖書案裡誰是受益者誰又是受害者呢?掰著手指頭一數,得,不管鄭貴妃、內閣大學士還是太子,好像沒一個能獲利的,全是受害者!

難道說用樸素真理無法判斷此事的大致走向嗎?非也,這個技巧還能反過來用,不看誰受益,看看誰倒黴,也能得到相似的答案。

那麼誰最倒黴呢?從表面上看,蠱惑皇帝、勾結外臣、圖謀不軌的大反派應該是鄭貴妃。

其實不然,仔細想想,從十多年前皇帝和朝臣們開始就立太子的問題展開拉鋸戰,鄭貴妃已經被扣上了類似的大帽子,名聲早就毀了。現在再毀一遍損失極其有限,甚至會引起皇帝的同情,適得其反。

接下來再看看太子好像也受到了波及,萬一書裡說的都是真事,皇帝惱羞成怒來個六親不認硬把太子換了,立刻又會變成倒黴蛋。

可仔細一想好像也不對,如果皇帝真有這種二百五不管不顧的魄力,當初就不用和朝臣們舍臉耍無賴了,又何必捱了十多年罵呢。

最後還剩下沈一貫和朱賡兩位大學士,現在他們倆肯定特別被動。先不提書裡的內容是真是假,反正黃泥已經掉進了褲襠,想說清楚也沒人信。

這種情況如果放在後世根本不算事兒,頂多是嚴查誣陷者,在一切被搞清楚之前被誣陷者啥損失都不會有。但古人比較好面子,尤其在官場混名聲很重要。現在沈一貫和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去他的賢妻,不幹了

妙玉子

三國:臥龍之子,三興大漢!

老驥臥槽

女配靠煉丹成世界瑰寶

朱月

白月光她不裝了[雙重生]

蕊青一

醜皇

易人北

唯妻是寵

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