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章 遼東鉅變4,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230遼東鉅變4“可我大明自太祖朝以來從未向外虜低頭示弱過,此間撤離遼東把大好河山讓與外人,傳出去終歸不是好事。如若北虜建虜因此認定我朝軟弱,定將得寸進尺步步緊逼,屆時耗費怕是也不少吧!”

對於袁應泰算的這筆賬杜松倒是能聽懂,卻不太認同。兵法有云,據敵於家門之外才是上策。打仗不能光算錢糧消耗,還得把眼光放長遠些,從戰略角度審視得失。

“陛下曾提過一句話,用空間換時間,袁某認為實乃眼光長遠之佳句。眼下我朝缺的不是遼東鎮的土地,而是緩口氣的時間。

無論北虜還是建虜,想完全消化掉這片土地怕是要以年來計算。假若再加上南邊的朝鮮人,最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待他們斗的不可開交、身心疲憊之際,陛下才有時間整頓朝堂、革除弊端、恢復元氣。

杜都督,據袁某所知,你可是陛下欽點的總兵,肩負護衛京師要衝的重責,千萬不可三心二意,令陛下寒心吶。袁某府中也在加緊打點行裝,就不在這裡相陪了,告辭!”

別看袁應泰帶兵打仗不太靈光,但管理內政卻是一把好手,更善於揣摩人心。他的這番話裡既有從皇帝密信裡看到的內容,也有透過觀察得出的結論。

只和杜松相處了不到一旬時間,就已經感覺到這位新任山海關總兵心思不那麼堅定,還沒決定到底該靠向哪一頭,或者說還幻想著可以左右都不靠,憑藉戰功在夾縫中求生存。

如果是別人這麼想袁應泰半句話也不會多講,唯獨杜松不可以。他是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將來必須要和北虜、建虜面對面交鋒。假如總是三心二意那京師可就危險了,必須加以提醒,同時再給皇帝去信予以告之。

“以空間換時間……整頓朝堂革除弊端……真能成嗎?”巡撫很不客氣的走了,杜松一個人站在城樓上遲遲未動。

他是脾氣不好,經常因為公事得罪同僚,但絕不是傻。做為一名在朝堂裡毫無根基的武將,有時候不站隊比亂戰隊要安全的多。可不站隊也可能會被多方針對,想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在頭上打個標籤,有勇無謀的莽夫!

只要不去觸碰文官們的利益,誰又會去拉攏逼迫一介粗鄙武夫呢。同僚們不待見就是最好的護身符,誰也不願意搭理更是最好的保護色。

但這次好像不太一樣了,景陽皇帝自打登基以來所作所為就與神宗皇帝完全不同,一舉一動都透著邪乎,非常難以琢磨。

假若袁應泰不是胡亂講,那就該是在提醒自己趕緊站隊。而且很可能是不站不成,只有兩條路可選,要不跟著皇帝一起整頓朝堂、革除弊端,要不就和朝臣們一起和皇帝唱對臺戲。

到底該不該整頓朝堂、革除弊端呢?太它瑪該了,不光朝堂裡需要革除,軍隊裡更需要改變。但僅憑一位登基才六年的年輕皇帝,能在群臣環伺、各方掣肘的環境裡做到這一點嗎?好像很不確定。

“去他奶奶的,掉了腦袋碗大個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來人,備馬,整隊,去瀋陽中衛!”不確定也得選啊,遲疑片刻杜松終於做出了抉擇,相信皇帝一次,雖然說從古至今沒幾個皇帝是值得信任的。

不管倒向哪一邊,先把撤離計劃的第一步執行好才是正路。瀋陽中衛是鐵嶺衛、遼海衛軍民南撤的必經之路,也是北虜和建虜南下西進的交通要道,只要把這裡看住,整個遼東鎮的北半截就不會出大問題。

從五月到六月,遼東的各條驛道一直處於絡繹不絕的狀態,而且人群行走的方向還出奇一致,全部向西、向西、再向西,綿延了幾百裡,從遼東鎮開始、途徑廣寧衛、寧遠衛、直至山海關。

前面一個月,除了時不時下場雨道路變得泥濘之外,基本沒發生太多意外。但到了六月中旬情況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去他的賢妻,不幹了

妙玉子

三國:臥龍之子,三興大漢!

老驥臥槽

女配靠煉丹成世界瑰寶

朱月

白月光她不裝了[雙重生]

蕊青一

醜皇

易人北

唯妻是寵

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