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2章 水下的埋伏,蟻的世界,德魯伊爵士,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寄生滾”的指令透過某種未知途徑發出,在一旁樹草隱蔽處待命的另一群寄生蟲獸開始離開藏身處,加入戰團。 這是一群中小型蟲獸,論體型絕沒有剛才的蜈蚣、蠍子、步甲那麼霸氣,只是比起小螞蟻來稍佔優勢。 這裡面很多還是一些正常應該比較溫順的昆蟲,但當它們加入戰場時,卻比肉食性昆蟲還要兇猛,也更加擅長應對螞蟻的圍攻。 第一梯隊中,那隻不可一世的寄生蜈蚣,在氣勢如虹的衝擊下來之初大發神威,以一己之力衝散擊潰了數個黑火蟻小隊。 但等黑火蟻們堅決抵抗時,它就如進入一層粘稠的膠質中,迅速失去了衝擊的速度。螞蟻開始群起圍攻它,它的體型和體長這時反而成了累贅,面對數以百計的螞蟻,顧頭就顧不了尾。 這隻寄生蜈蚣很快就被迫用上絕招,從尾巴一對毒針裡放出一股紅霧,毒倒了一群螞蟻。 今天有風,紅霧很快散去,黑火蟻戰士又悍不畏死的貼上來,蜈蚣目標巨大,再度被上百隻螞蟻爬在身上攻擊,很快就被蟄咬的傷痕累累。 別看這隻蜈蚣口器猙獰,實際上殺傷效率並不高,又沒了毒霧,空有一身體格卻缺少攻擊手段。反而是它身上不斷脫落的寄生菌對螞蟻更有威脅一些。 反觀第二批次的寄生蟲獸,體型小巧、數量眾多,第一線的螞蟻們只能分出三五隻圍攻一隻,不再像剛才那樣有絕對的數量優勢。 一隻寄生象甲,正用它原本用來在植株上打洞的口器,在螞蟻身上留下一個個足以洞穿身體的大洞。凡是被它撕咬的螞蟻,傷口都深可見髒,甚至直接肢體斷成兩截。 螞蟻想要蟄咬這隻寄生象甲,卻因為甲殼堅固,往往來不及尋找弱點就被反殺。 一隻寄生螻蛄靠近了寄生象甲,它的口器也不發達,但同樣是個假想。 這隻螻蛄有一對前足,形似縮小版的螳螂鐮刀,本是用來挖土的,此時切割起螞蟻的肢體來也不在話下。 寄生螻蛄和寄生象甲互相掩護,配合默契,不像巨型寄生蟲獸那樣喜歡單打獨鬥,因為更具威脅。 在寄生螻蛄、寄生象甲和其他寄生蟲獸的襲殺下,這一小塊區域的黑火蟻們紛紛被殺或逃走。 寄生大軍也徹底佔據了半個地勢更高一些的巖面,而黑火蟻軍退縮在另外半個巖面,靠著數量和陣型死戰不退,但已肉眼可見的陷入劣勢。 “寄生滾”早就意識到,僅僅靠自己的寄生蟲獸部隊還不足以在短時間內擊潰敵軍主力,更別提全殲敵軍,但它不顧傷亡,又派出了最後的蟲獸戰隊。 它在等待,等待速度更慢的寄生蟻部隊抵達戰場,它在為本方的主力創造全勝的機會。 至於傷亡,它從來不考慮。每次戰役過後,都會有新的螞蟻或蟲獸源源不斷的被淨化,進入自己或其他大腦的控制下。 此時,在巖面以北,黑火蟻軍的右翼也遭遇了攻擊。 這裡黑火蟻軍的附庸部隊同樣遭遇了寄生蟲獸,一些寄生蟲獸埋伏在旁邊的池塘裡發起了攻擊。 躲藏在池塘後面的大腦是“寄生大雄”,它指揮著一群水生蟲獸,原本就駐紮在池塘附近,正好伏擊了毫不知情的黑火蟻軍。 當掘穴蟻、收穫蟻等黑火蟻國附庸螞蟻透過池塘和岩石間狹窄的土路時,就主動踏入了“寄生大雄”控制下的陷阱。 幾十道水柱突然毫無徵兆的從池塘碧綠的池水中噴射而出,直接把黑火蟻軍右翼的中間部隊衝散。 這是幾十只寄生龍蝨隱藏在水面下發起的攻擊,池面靠近岸邊的地方滿是浮萍,螞蟻們根本看不出水下的威脅。 就算看出了也沒用,寄生龍蝨們快速噴射,越來越多的龍蝨正從四面八方趕過來,水柱越來越多。 當年的神使王軍團都拿水下隱藏的寄生龍蝨沒辦法,更別提現在的黑火蟻軍。其指揮官們只能命令部下快速透過這段只能捱打無法還擊的地段,希望衝過去,遠離池塘。 空中,一些被寄生的蜂類、蛉類開始俯衝,用蜂刺、口器消滅了一些螞蟻。但總體上,這些飛行蟲獸威脅不大,它們降低高度時有時候甚至會被螞蟻咬住反殺。 黑火蟻軍的右翼前軍眼見就要衝過這段被水柱衝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