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1章 柯伊伯帶,機甲星辰戰記,陳曉堃,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林凡看來,星辰可以在太空中自由活動。讓她去確認不明物體,應該是最快最好的辦法了。 但祝存軍卻搖頭,“不用你去,太危險了。” 航空飛機降落之後,航天管理中心又給星辰派了幾次任務。 其中就有去往遠地點的飛行距離測試,還有按月球繞蘭星軌道環飛。 林凡在無聊的飛行過程中,眼看著灰白的月亮逐漸變大,圓不溜丟的充斥了她的整個視野,接著又錯身而過,在身後逐漸遠離…… 因為任務命令只讓繞軌,沒讓登陸,所以她只能眼巴巴地一直看。 登月啊,說出去能吹一輩子牛的成就啊! 她心癢癢,最終只停留在想想。 航天管理中心對星辰的能力也在慢慢探索中。 科學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星辰顯現出了明顯的優勢,但在沒有外援的太空中,他們也不敢把步子跨太大。 扯蛋是小,萬一損失了星辰,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每次任務都在漸進,不出意外的話,下一次應該就能登月了。 從目前的資料上來看,星辰已經能到達的最遠距離,是40萬公里,也是蘭星到月球的距離。並且在地月軌道上,可以自由行動,不受其他外來引力影響。 但照片上,不明物體所處的位置在海王星軌道外側的柯伊伯帶中。 “柯伊伯帶是什麼?”新名詞又觸到了林凡的盲點。 祝存軍不動聲色地開啟之前搜尋到又放進收藏夾的內容。“就是小行星帶。八大行星你知道吧?” “知道。”林凡點頭回道,“之前在發射中心學過。按距離太陽的遠近,分別是水星,金星,蘭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月球因為繞蘭星旋轉,所以屬於蘭星的衛星,形成特有的地月系統。” “對。”祝存軍笑著看她,“那你應該也清楚,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還有一圈小行星帶。” “是的。”林凡繼續說道,“受太陽引力和木星引力的影響,這塊區域裡聚集了差不多50萬顆小行星,屬於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也是主帶小行星。” 小行星就是繞太陽旋轉,但體積和質量都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是太陽系內最多的星體。 小行星的形成一般有幾種說法,其中以“太陽系形成時期的微行星演變而來”這種說法最為主流。 小行星帶裡的數量已經很多了,但每年還在不停的增長。 簡單來說,小行星就是繞太陽旋轉,直徑在1米到1000米以內,非彗星的所有太陽系小天體。 而彗星,也就是傳說中的掃把星,也是繞著太陽旋轉的星體。 它的體積和質量很小,但會根據距離太陽遠近不同,發生不同的外部形態變化。 當距離太陽遠的時候,它就是個冰和塵埃組成的髒冰球。 可一旦當它接近太陽,受太陽輻射的作用,彗星物質發生變化,分解出彗頭,彗尾。 所以彗星特別好分辨,當你抬頭看星空,天上有個拖著尾巴,跟掃把一樣的天體就是彗星了。 那又有人會問了,那不就是流星嗎? 當然不是。 流星是指在太空中執行的流星體,也就是宇宙塵埃或者固體塊在接近蘭星時,受蘭星引力吸引進入蘭星,高速穿越大氣層時,發生電子躍遷產生的光跡。 大部分可見流星都跟沙粒差不多大小,在落地之前就會燃燒殆盡,少部分落在地面還能殘留下來的,也就是隕石。 而且從內部結構上說,流星體內含有比較多的鐵,鎳,硫,矽等蘭星上本來就有的礦物質。 所以隕石一般也叫隕鐵,在古時候,甚至還會拿來鑄劍。 而彗星的內部物質主要是水,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所以到了一定的條件,就凝結成冰。 總結來說。 彗星是形狀和亮度都會受跟太陽距離影響的繞日天體。 而流星則是流星體進入大氣層後,摩擦燃燒產生的一種光效。且因為內部物質不同,燃燒的顏色和形狀也都不固定。 書接正文。 祝存軍看林凡侃侃而談的樣子,心中不禁感嘆——年輕人的腦子就是好使,繼續悄摸摸地用滑鼠切換著網頁。 “沒錯,”他讚賞道,“既然知道小行星帶,那柯伊伯帶就更容易理解了。它是在處於海王星軌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答題吧!琪亞娜!

怠惰的楊桃

廢土中流浪,唯有槍與車常伴吾身

吼吼YWL

這個娛樂之神很好學

業餘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