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純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2章 快要失傳的手藝,隨身帶著兩畝地,道心純陽,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挖完坑從村委大院走出來的寧致遠,拎著已經空了大半的錢箱,眼中卻滿是看到魚兒上鉤後的竊喜神色。
剛剛李大村長只是把自己送到院口就迫不及待地迴轉大院辦公室,明顯是跟其它村官商量自己挖下的那些坑了。
不過,寧致遠也知道自己這坑是挖好了,魚兒也咬鉤了,但真要想事情辦成,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搞定得。
好在,這事兒,本來就不急,就算胡彥斌和王志文那邊回去之後就能請假,但寧致遠還是想等死黨回來再說。
畢竟有現成官面的關係不用,實在是太浪費了,而且,這件事兒,對死黨父親的上位計劃,多少也會有些幫助。
這可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如果李家窪真得開發出來了,成為了榜樣一般的存在,放哪兒都是一項很不錯的政績。
而侯耀華的老爹又正好是農業局的,雖然在行政上有些專業不對口,但再不對口,只要能把事兒辦成,那也是成績。
更別說,真要把事兒辦成了,即便是因為自己職位分管的範疇不對口,功勞不會大,但也能借機壯大自己的關係網路。
雖然,這官場上,一般只要上面有靠山,這官途自然會是一帆風順,但別忘了還有句老話,叫強龍不壓地頭蛇。
在官場上,那種從上面空降下來,卻被底下人孤立起來,最後一事無成,甚至是被算計到只能黯然離去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畢竟還有句老話叫做,法不責眾。
特別是縣、鎮這種基層,往往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很容易就形成讓當地的勢力沆瀣一氣的局面。
如果侯耀華的老爹能以個人的名義拉來一定的投資,特別是開發李家窪這種,對基層官員很有好處的投資。
就算不往大了說,最少也能跟下面的人建立一個不錯的關係基礎。而這種關係,不管是侯耀華的老爹上位前。
又或者是成功還是上位後,都會有些好處。畢竟這年頭什麼債都好還,可這人情債卻是最難還得。
哪怕對於混官場的人來說,腹黑已經成了必備的技能,可對於人情債這種存在,卻沒人敢隨便就無視。
畢竟,今天你可以收了人家的人情債不還,那明天,別人就可以收了你的人情債不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潛規則。
更別說,不管是以後可能合併而成的農林局,又或者是現在的農業局,一旦侯耀華的老爹成為正局,對於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縣鎮來說,話語權還是不小的。
所以,能得到這樣的人情,或者能給出一個人情,不管是縣裡還是鎮上的基層幹部,都是求之不得的。
不過,這些念頭很快就被寧致遠給拋到了腦後,畢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開發李家窪並不是為了錢。
或者,確切地說不完全是為了錢,同樣是對於李家窪這麼好的世外桃源卻因為交通不便,戴上了貧困村的帽子感到不值。
當然,寧致遠也不否認,真要是能如願地將李家窪開發來,自己確實能受益匪淺,從中大賺上一筆。
但相對來說,受益更大的卻是李家窪的村民,還有李先進和他上面的那些基層官員們,到時候說是名利雙收都一點不誇張。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寧致遠情願挖坑讓李大村長他們主動跳進來,而不是慢慢地去發展。
畢竟,之前跟李大村長他們說得那些話,可不真是為了挖坑才說的,而是寧致遠確實顧慮到的問題。
之前在來李家窪之前,侯耀華那邊就曾經提醒過這方面的問題。這投資農業,可不是有錢就行得通的。
那種辛辛苦苦投入了大量資金、人力、物力還有精力,結果卻因為當地勢力甚至是官方的算計,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情況,也不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