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蒐羅人才,大清搬運工,趙破奴,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回說到,清政府寧願支付高額利息也不願向韓林的中華銀行借錢。韓林派人將此事公佈在報紙上。更引起新舊兩黨的爭論,民間議論紛紛,對現行封建體制嚴重不滿,要求改革的聲音越來越大。
韓林知道兩廣地區是近代革命爆發的搖籃,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可都是廣東人。電告曾長生秘密發展情報人員,小範圍在廣東試點討論西方政體的學術會。
雖然看不上維新派的理論和實際操作,但影響力不可小覷。可惜了孫中山還不到十歲。只能讓曾長生在廣東廣西各地開辦新學學堂,主要招收十歲到十五歲左右的學生,學習各種實用知識。
由於收費低廉,且畢業後就有了一技之長,很多家長樂意送孩子過來學習。
時間還早,晚期叱吒風雲的人物如今都還是孩子,哎,誰讓自己投那麼早。
年末事情開始多了起來,先是韓林的孩子出生了,是個公子。同僚、下屬、知交故友紛紛前來慶賀。韓林也樂意讓大家好好過個好年,各地將領也可以回來省親,宴席一日接著一日,好不痛快。
幾名親近的下屬,關平、劉封等還悄悄地勸韓林自立為王。如今有了後,那可就是太子了。
韓林只是叮囑。不要胡說八道,現在時候還沒到,別看清政府爛到了家,可遺老遺少可真不少。到時候被天下唾罵圍攻。咱們就是軍隊再厲害也不行。任何時候都必須講究個師出有名、名正言順。眾人見韓林這麼說,就不再提及此事。
省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最近報來訊息。黃河道道員袁保中重病,恐時日無多。韓林念其功勞,叮囑關平多多照看。速傳袁氏三兄弟來鄭。
袁世凱收到電報,將臺灣軍務暫時交於張成負責。自己乘一艘快艇儘快趕來。袁世廉在軍中任團長,收到師長命令,也儘快往家趕。老大袁世昌,韓林給了他一個縣級部門主事。離得也近。
說到袁世凱,韓林想起他的謀士徐世昌來。此時正在河南淮陽縣做小官。嗯,不能埋沒人才,讓關平將徐世昌以官吏考評優等為名義,調任總督府秘書處。
還有劉銘傳,本來他才是正經的臺灣省第一任巡撫。如今被袁世凱個毛孩子捷足先登了,總是欠人家一個人情。再說剿滅捻軍時候互相配合得不錯。是得考慮安置一下,不然浪費人才。
剿滅捻軍後。李鴻章保薦出任陝西巡撫未成,劉銘傳以“腦痛欲裂”為由,奏準獲假3個月回籍休養。
此時銘軍已有2萬人馬,劉銘傳推薦甘肅提督曹克忠統領。劉回家不久,銘軍武毅右營士兵因不服曹克忠管理而發生譁變。因此,劉銘傳以薦舉非人而受革職處分。劉銘傳心灰意冷,退志更堅,即在家鄉大興土木,修建莊園。
韓林致電李鴻章,打個招呼。然後派人攜重禮請劉銘傳出山。給他帶來了最新生產的汽車。和上海造船廠生產的巡洋艦模型。
劉銘傳本對朝廷心灰意冷,但韓林的親筆信中寫道:“如今乙亥條約簽訂,舉國悲憤。朝廷不敗而敗,暮氣沉沉,漸有亡國之相。洋人不勝而勝,驕氣日盛,必有再戰之憂。
如此大爭之世,日新月異。匹夫百姓都有向上之心。劉兄大才,何不來豫一聚,將來牧守一方,為國為民,亦可青史留名。”
劉銘傳在家也訂購了豫報、江南報、東南報,對韓林轄區發展的紅紅火火也早有耳聞。只是擔心自己是淮系,而且對那麼多新鮮事務都不通,只怕會耽誤了大事。
韓林特使向劉銘傳舉例,如今的幕僚長薛福成在總督府地位崇高,曾紀瑞也成了河北巡撫,甚至連知縣都不是的袁保中,都當了從四品的河道道員。
韓大人對有才之人向來尊重,不分派系,不分老幼。袁世凱十五六歲就掌管了臺灣一省事務。河南省內更多的縣官、州官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