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賑濟災民,大清搬運工,趙破奴,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回說到,韓林組織人手四處買糧儲存,周邊各省旱情已現本來也沒有餘糧。可看到河南河北出價甚高,高出平時一倍有餘,自然有人打死了各府縣公庫的主意。
山東、陝西已經有人秘密用軍糧、官糧賣給河南商人,更加造成當地賑災無糧的情況。韓林對此並不阻攔,因為就算河南不買,他們也會有各種辦法把糧食賣出高價。
韓林還有現代空間可以利用,那裡面的糧食就算各地不買糧也足夠養活幾省軍民幾年了。不過,還是要鍛鍊下各地政府、軍隊的自救能力,什麼都靠韓林,萬一韓林哪天被外星系統噶了,還怎麼活?
還好鐵路、公路系統已非常成熟,大量江蘇存糧被快速的運往河北河南山西。山西巡撫如今是自己的老丈人曾國荃,看在韓林又出錢又出糧的份上,也就對袁世凱往各地送工作組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韓林給劉錦棠發電報,指示,中原大旱,最近幾年已無力支援糧食。務必積極修建水利設施,種植糧食、棉花,解決溫飽問題。此事解決,新疆再無大亂之憂。
隨著冬季的到來,山西已有饑民請求賑災,各地官府毫無作為,於是紛紛求助於袁世凱工作組。袁世凱以太原銀行的本金為抵押,借出各地官糧,賑濟災民。
大同府緊挨蒙古,平時就容易缺水,此次作為受災最嚴重受災最早的府縣,袁世凱帶領工作組親自在此地坐鎮。
工作組及府衙人手有限,就算張苞調來袁世廉的一部兵馬幫忙也難以送到村鎮,只好在縣城設定粥廠,鄉鎮運輸一部分糧食解決問題。
府衙裡的小吏們在運送到鄉鎮途中,對賑災糧上下其手,倒買倒賣行為嚴重,袁世凱果斷的殺了幾人,可還是止不住這種現象。只好四處張貼告示,政府在各縣設定粥廠施粥,鄉民可自行前往。
但凡有口吃的,中國的農民就絕對不會冒著殺頭的風險去造反。聽說縣城長期施粥,本來準備向四川逃荒的鄉民由各村鄉紳大戶組織起來,向縣城出發。
縣城外的空地上,工作組搭好帳篷,劃定排隊領粥的路線。三五個士兵往來巡邏,維持秩序。
這天袁世凱視察施粥情況,到了大鍋前面,拿起勺子打了一碗,看著也就是稀的。旁邊有幾個年輕壯漢,見到大官視察,想著給粥廠難堪,故意挑撥道:“大人,朝廷可立有規矩,粥要插筷子不倒,毛巾裹著不滲。如今這粥廠的粥也太稀了。我們要求吃大米飯,對不對啊,鄉親們!”
饑民被鼓動起來,反正看熱鬧的不怕事兒大,紛紛起來圍了上來,袁世凱護衛眼見不對,拔出刀來嚇唬鄉民。只見袁世凱掏出手槍對著天空就開了一槍,頓時安靜下來。
走到車前,將手持喇叭拿出來,喊道:“朝廷的規矩自然是管朝廷的,目前據我所知朝廷並沒有賑災計劃,你們以為就只有大同受災啊。北京城的災民都救不過來,每天成批成批的死。”
這些糧食都是兩河總督韓大人自掏腰包向府衙買的糧,不怕告訴你們,粥做的稀就是我袁世凱的主意。如此大災之年,你們還想吃飽飯啊,餓不死人都算老天有眼了。
想吃飽飯的。大同煤礦要擴建,凡是年輕人,有手有腳的全部給我去幹活,每天大米飯、饅頭管夠,包吃包住,每月工錢一塊銀元。
至於你這種人,吃的膘肥體壯還來粥廠蹭吃蹭喝。來人。給我抓起來重打二十板子!
說完幾名兵丁將鼓動之人抓了起來,現場打板子。如此殺雞儆猴的戲碼演完。就出來幾名書吏,帶著一箱龍元。喊著,去煤礦的過來登記,每人先發一塊的安家費。下午準時發車。各村保長里正集合本村人丁。登記完若不來的,取消吃賑災糧的權力。
眾百姓紛紛圍了上來,大災之年還能吃飽肚子,年輕小屁孩還是捱餓時間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