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章 德州之戰,大清搬運工,趙破奴,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次山東之戰,韓林準備穩紮穩打,太過著急決戰,必然會被宋立鵬鑽了空子。要知道如今的宋立鵬裹挾流民百萬之眾。精銳部隊起碼也有好幾萬。
目前山東境內也就只有德州、濟南、臨沂未被攻下,山東半島膠萊線以西已全部成為宋立鵬的勢力範圍。
德州、臨沂是因為靠近林軍,宋立鵬沒有打下濟南自然是不願意主動招惹韓林。朝廷讓韓林出兵的訊息,早已傳播的沸沸揚揚。宋立鵬也早早地做好了準備。
黃河北岸,地盤不大,韓林命令董昭全部佔領。積極組織修鐵路,公路。嚴守黃河,不得冒進,以防中了敵人誘敵之計。
江南造船廠建造的內河專用炮艇,撥出100艘沿運河北上。巡視黃河運河,配合作戰,防範宋軍跨河偷襲。
趙羽第四集團軍經商丘出發,進軍菏澤、濟寧。劉封第五集團軍經連雲港出發,駐軍臨沂,修建防禦工事,接手臨沂防務。
韓林就是打算用這種三面緊逼的方式,逐步將宋立鵬趕到淮軍防線。從而以追擊宋軍的名義佔領萊蕪、煙臺。
董昭的第一集團軍早就飢渴難耐,進軍令一下達,迫不及待的就向德州守軍發出協防通報。德州知府自上次進攻韓林失敗,一直努力在運河構築防禦工事,幾條橋上設有關卡,嚴密盤查。
就算宋立鵬軍在德州外圍逼迫甚急,他都沒有放鬆對董昭的防備。運河西岸仍部署著近千守軍。接到協防通報後,回覆我德州有足夠能力自保,無須貴部操心。
董昭再次去信,我部出兵山東是受朝廷委派,德州軍理應提供便利,撤回西岸守軍,讓出大橋。不然,我部保留採取行動的權力。
德州知府不再回信,也沒有任何行動。董昭心想,這第一仗就對友軍動手,傳出去確實不好聽,當即命令傍晚時分另擇一處架設浮橋。大軍連夜渡河。
這京杭大運河在如此大旱情況下仍然保持著足夠的航運,實在是因為這是南方供應北京的重要通道,朝廷嚴令私自截流和分流。就算山東、蘇北糧食絕收,也從不更改政策。
不過,人都快餓死了,哪裡還顧得上王法,總有人在夜裡偷偷分流,到了白天再給堵上。時間一長,運河早已是千瘡百孔。亂民被裹挾後四處流竄作戰,運河方才恢復了一些水位。
董昭的工兵營快速架設浮橋,一夜之間渡過兩千多人,倒不急著攻打起義軍,四處貼發招兵傳單,由於林軍待遇優厚,不少清兵都偷偷跑來打聽情況。
韓林對此次山東招兵的政策是,儘量招收還沒有造反的年輕人,餓了兩年還在守著底線的百姓,一是吃苦耐勞,二是韌性十足,三是聽話,這種人就適合當兵。
招兵的告示也貼進了德州城,百姓紛紛出城到城外林軍軍營應聘,能被招上,簡直比中了科舉都高興,一個個興高采烈得拿著體檢通知單一邊往家裡跑,一邊大喊著:“我選上了,我選上了!”
一天下來,就招到了近千名士兵。全部補充到該團。第二天進行體檢,由於大量士兵飢餓時間過長,條件也就放寬了許多。只能慢慢養著了。
一些綠營兵若是沒有不良嗜好,董昭也招了些進來,不為別的,就是專門想搞摩擦。德州知府的做派,董昭早就看不順眼了。必須好好的找找他茬。
招兵篩選掉的人,當即就被河北的公路組招收進來,目前運河上的大橋又破又小,上幾個裝甲車估計都能給壓塌了,非常不方便。公路組正大量招人新建大橋,如今水泥鋼筋都不缺,運河才幾十米寬,流速也不急。建個大橋那還不是小意思。
董昭招兵的第三天,起義軍頭目就派兵偷襲,實在是軍營太誘人了,招個兵就當場發放安家費20元,糧食一百斤。招兵的兩天時間發放的糧食比自己起兵一年搶的都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