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9章 認錯,喜唐,微微的薇,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位御史沒有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黑廝竟然是徐王。 這頓打,打的三人是有苦說不出來。 原本上,毆打御史是大罪,不管有理沒理,毆打御史就是錯,御史這個官位就是所有御史的護身符,可以把被動變為主動。 可是金鬱南的一句狗東西徹底的讓這個事變了味道。 主動權沒了,護身符也沒有了。 只要李元嘉一口咬死這金鬱南罵自己是狗,那就立於不敗之地了,官員辱罵親王,就算是把這個事兒捅到李二面前,讓三省六部來評理。 也是李元嘉有理,御史沒理。 這事根本就不用商量。 你可以彈劾,你可以聞風奏事,但是不能無故辱罵親王,這是德行,事關上下尊卑之道。 就算李二肚子大的裝了好幾艘船,不追究,李家的宗正寺也不會坐視不管。 宗正寺裡面的那群人都是李二的族人,學問不高,脾氣不好,幫不了李二什麼。 但他們卻始終有一顆幫李家做點什麼事的心。 這群學問不高,脾氣又不好的人要是願意為李元嘉出頭,李二都頭疼,自恃皇室身份,年紀又大,脾氣又倔,得理不饒人。 他們要和御史對罵,魏徵都不見得說得過他們。 再者而言,那些金沙,寶石真的是陣亡將士們的遺物。 太子李承乾親口承諾並動用了“太子教”,這也是李承乾自成人禮以後第一次動用自己手中的權力。 (太子的令牌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稱呼,在秦朝時期,皇帝對太子的命令稱為“詔”,而太子的命令則稱為“制”。到了隋唐時期,皇帝對太子的命令被稱為“敕”,而太子的命令則被稱為“教”) 而且王鶴年那裡把這些金沙、寶石都記錄的十分清楚,給誰,用了多少,做什麼,都寫的清清楚楚。 之後,領軍都督顏白親自蓋的大印。 錢財一事最是要命,王鶴年知道自己在為誰做事兒。 哪怕這些錢財很誘人,但自認讀了很多書,知教誨,有德行的王鶴年是不會在這上面栽跟頭的。 王家落寞了,自己如今好不容易跟著太子,這是他唯一能讓自己的家族起死回生最快的道路,他斷不能因為錢財就把自己和家族全部葬送了進去。 名聲壞了,那就徹底的完了,後輩子孫就算再有才學,也無濟於事。 許敬宗就是最好的例子,論才學人家是秀才出身,真正的才高八斗,秦王府的“十八大學士之一”,絕對的從龍之臣。 就因為對自己的殺父仇人卑躬屈膝,德行壞了,如今還是一個小小的著作郎,無實權,被人遺忘,“十八大學士”,萬里挑一的秀才,混的還不如裨將高甑生。 這就是因為名聲壞了,陛下想用都不敢用。 王鶴年看著沒事人一樣的李元嘉輕輕嘆了口氣。 三位御史他去看了,沒有性命之虞,但也不好受,身子上全是鞭子抽打的痕跡,如今連翹正在找人給三位洗澡。 洗完澡之後再上藥酒。 王鶴年抿了口茶,接著剛才的話題繼續道:“周朝剛剛設定御史官的時候,也的確是將其作為史官一類。 所以就出現了國君理政的時候“執法在旁,御史在後”, 因為天天圍著國君轉,所以御史的地位特別高!” 王鶴年如今有點開心,因為他講御史的傳承聽的人很多。 不光有宜壽侯,還有太子徐王,就連那個好像什麼都懂的阿里木都聽的很認真。 他覺得,這才是他的本質。 “那時候,御史不光社會地位高,品德也高,春秋時期的齊國大夫崔杼弒君,殺了一個太史之後,下一個太史也是寧死不屈。 接連殺了三個還是寧死不屈,不但如此,其他國家的許多史官竟然抱著寫好的竹簡往齊國跑,非把崔杼弒君的事記錄下來不可。” “到了秦漢時期,御史轉身就變成了監察官,名稱也有了蘭臺、憲臺、御史臺等各種各樣。 但職責未變,都是監察百官,如今在我朝,御史和諫官合流,合稱臺諫,他們能夠對官員得失進行監督。” 王鶴年看了一眼李承乾,輕聲道:“如今的御史臺歸陛下制約,陛下讓三省共同管理御史臺,但官員的選拔晉升卻又歸吏部來管。 目前的情況是御史一面擁有巨大的參劾百官的權力,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去他的賢妻,不幹了

妙玉子

三國:臥龍之子,三興大漢!

老驥臥槽

女配靠煉丹成世界瑰寶

朱月

白月光她不裝了[雙重生]

蕊青一

醜皇

易人北

唯妻是寵

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