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獨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汴京夜市,逐道長生,李獨霜,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未時三刻,日頭微斜,和煦的陽光照在微波盪漾的湖面上,泛起一片片金色光斑,透過風窗,映照得官房內的眾人垂下眼瞼,遮護住眼睛。
李獨霜坐在主位上,正聽取著北面房的緣史彙報人員基本情況以及正在推進之事,其身後幾人皆是下轄諸房的緣史,正垂頭緊張回顧自己的彙報材料,以求精益求精,不出紕漏,爭取給第一次正式見面的上司留一個好印象。
此時正是冬日暖陽,又是下午,久坐極容易犯困,因此每當彙報之人乾巴巴地敘述自己的材料時,李獨霜就起身來回踱步,強迫自己保持清醒,同時也擇機插嘴詢問關鍵資料。緣史們見上司如此細緻,心中凜然,頓時不敢隨意糊弄,氣氛一時有些沉肅。
到了申時,排在最後的知雜房彙報完畢後,李獨霜簡單點評了一下各房的彙報成果,表揚了準備充分的兩廣房以及兵籍房,然後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定了下一次開會的時間後就讓他們放衙歸家了。
此時吳佩甲正好來找李獨霜,在門口等待緣史們魚貫而出後方才進屋,嚷嚷著去著名的汴京夜市逛逛,李獨霜收起思緒,欣然接受。
汴京的夜市有數處,其中尤以外城城西處為最。其佔地最廣,口味最多,人流如織,經久不息,據說大內貴人亦常派人出來採買吃食,滿足口腹之慾。因其範圍內汴河、金水河縱橫交錯,州橋甚多,又名州橋夜市。
李獨霜與吳佩甲走到汴河太師府橋,憑欄眺望,此時天色早黑,外城華燈初上,各式各樣的燈籠將夜空彩映如晝,華光溢彩,猶如神國。吳佩甲早已被眼前景象驚得目眩神迷,四處貪看,在李獨霜的引領下,順著人流湧動的方向,流連其間。
原本汴京在仁宗朝以前是有宵禁的,自夜間戌時起到第二日的卯時之間,除巡街兵丁以及持有通行令的人以外,不許尋常百姓在街上逗留。只是隨著汴京人口日益增多,正常時間裡的運輸供應已滿足不了汴京百姓大量衣食住行的需求,加之群臣和貴戚群體愈發龐大,放衙之後無所事事,精力得不到釋放,也是一大不穩定因素,因此當時仁宗皇帝順勢而為果斷地放開了宵禁,催生出了涵蓋各行各業的七十二家正店以及數百上千家腳店,衍生了數處繁華的夜市,大大豐富了汴京人民的日常生活。
下了太師府橋,二人被人群裹挾著來到了一處專門售賣羊肉的燒烤店,亦是一處有名的腳店。雖未像那七十二家正店一般獲得官府的正式認可,但看這大批滯留的客人就知道百姓們已經用腳投了票。李獨霜聞著勾人的鮮香,墊腳細看掛在門邊的菜譜,卻是各種各樣的羊肉吃法,有灶爐內烤熟的炕羊、炭烤的羊肋排、煎熬的酒煎羊、慢燉的鼎煮羔羊以及批切羊頭等,尤其是這鼎煮羔羊,李獨霜親眼看見一位性急的客人當場開啟油紙,用一個勺子將燉爛的羔羊肉挖著吃,光看著就口中生津。隨著店內的人們滿意走出,手裡拿著各種各樣的油紙,裡面溢位香味又勾引人們爭相排隊入內,源源不絕。
正當李獨霜猶豫要不要耗費時間排隊時,吳佩甲竟在隊伍中發現了秘事院的同僚,大喜,摟著肩膀讓其幫忙購買。不一會,吳佩甲喜滋滋地拿出一大塊烤得晶瑩透亮的羊頭肉,撕成條狀,只見肥瘦相間,紅白分明,佐以陳醋、茱萸,足可讓人暫時忘掉一切煩惱。二人邊走邊吃,不時喝上一口橋頭曹婆婆秘製的糖水冷飲,鮮香爽辣的味道與微甜的水飲中和,令人勝似神仙。
擠過街角,就能看到一條滿掛粉色與紅色燈籠的幽靜小路,裡面門戶眾多,布幔飄搖,影影綽綽間有曼妙身姿顯現,有如天上神女,似在歌舞,又似在招手,令人遐想連篇。這裡就是大名鼎鼎的“州西瓦子”,別具一格的勾欄瓦舍,沒有萬貫家財不足以領略其神髓。所以,李獨霜與吳佩甲翻了翻乾癟的錢袋,對視一眼,只得灰溜溜繞路而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