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揮毫繪紅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章 除服 平亂,執戟戰紅樓,執筆揮毫繪紅塵,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昌隆十六年 三月初七,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進坤寧宮,卻未能驅散宮內凝重的氣氛。
昌隆帝面色憔悴,仍沉浸在太上皇離世的悲痛之中。
劉皇后輕步走到昌隆帝身旁,微微欠身行禮,柔聲說道:“陛下,臣妾深知您心中悲痛難抑,然逝者已矣,生者仍需前行。”
昌隆帝長嘆一聲,眼中滿是哀傷:“皇后,朕每每念及父皇,心中便如刀絞。”
劉皇后輕輕握住昌隆帝的手,緩聲道:“陛下,《論語》有云:‘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太上皇雖已仙逝,但他的仁德與功績將永載史冊,為萬民傳頌。
如今,國不可一日無主,陛下當以天下為重,振作精神,引領臣民繼續前行。”
昌隆帝眉頭緊鎖,陷入沉思。
劉皇后繼續說道:“陛下,《禮記》亦言:‘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
太上皇停靈期間,陛下您的孝心天地可鑑,如今禁令已行多日,京城上下皆受其限,百姓生活亦受影響。
臣妾以為,當適時解除禁令,讓京城恢復往日生機,這也是太上皇在天之靈所願見到的。”
昌隆帝微微動容,說道:“皇后所言,不無道理。只是朕心中仍覺愧疚。”
劉皇后溫婉一笑,說道:“陛下,古之聖王,皆以民為本。
如今解除禁令,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亦是對太上皇的一種告慰。
正如《孟子》所云:‘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陛下心懷天下,百姓自會感恩戴德。”
昌隆帝的眼神逐漸變得堅定,他點了點頭,說道:“皇后知書達理,滿腹學識,所言句句在理。朕當以天下為重,不再沉湎於悲傷之中。”
劉皇后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說道:“陛下能如此想,臣妾甚是歡喜。
相信在陛下的英明治理下,國家定會繁榮昌盛,太上皇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
昌隆帝站起身來,深吸一口氣,說道:“傳朕旨意,京城上下除服,解除不能食葷飲酒不能宴樂等禁令。”
十餘步外的戴權,反應過來,“老奴遵旨!”緊接著,退出正殿,匆匆忙忙趕去傳令。
劉皇后與昌隆帝相視而笑,坤寧宮內的氣氛終於漸漸緩和。
………
昌隆帝下令解除禁令的訊息一經傳出,京城上下一片歡騰。
在榮國府賈家,賈母聽聞此訊,臉上頓時露出欣慰的笑容,對眾人說道:“陛下英明,此禁令一解,咱們府上也能熱鬧熱鬧,去去這許久的沉悶之氣。”
王熙鳳在一旁笑著附和:“老祖宗說得是,這下子咱們又能擺上酒席,好好樂呵一番了。”
賈赦也喜氣洋洋地說道:“可不是嘛,這陣子可把大家都憋壞了。”
而在工部左侍郎陰常盛家中,陰常盛與夫人正坐於堂中。
陰常盛感慨道:“陛下終是顧念百姓,這禁令解除,京城又能恢復往日繁華之景。”
夫人點頭應道:“老爺說得在理,想來朝中事務也能更為順暢地進行。”
兵部左侍郎侯敬回到家中,其子侯宇興奮地跑過來:“父親,聽聞禁令解除,咱們是不是可以邀請好友來家中相聚了?”
侯敬笑著回答:“自是可以,不過你也莫要只知玩樂,學業不可荒廢。”
侯宇連忙點頭:“父親放心,孩兒明白。”
御史臺的錢御史與何御史在衙門中相遇,錢御史拱手道:“何兄,陛下此舉實乃仁政,百姓們定當感恩戴德。”
何御史微笑著回應:“是啊,這京城的煙火氣又能回來了。”
街頭巷尾,百姓們更是歡呼雀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