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9章 松山會戰(二),明末封疆,傑木,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小淩河北岸渡河向杏山城挺近的漢八旗餘人,毫不費力的就穿過了明軍外圍防線。夜色之下隔著老遠就聽到杏山城明軍大營方向傳來亂糟糟的人喊馬嘶之聲。
耿仲明身穿重甲,尖胄頭盔上插著高高的白纓,配上一副魁梧的身材,很有些大將軍的氣勢。他端坐在馬上看了看明軍大營的形式,謹慎的向身旁的孔友德勸說道:
“二弟,代善這老小子讓咱們打先鋒肯定是沒安好心,此戰咱們還需小心應對才是。不如大軍先在此地利用明軍留下的陣地暫且修整,待探馬再探軍情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孔友德四十歲上下的年紀,面板黝黑,身材雖不如耿仲明辦魁梧,但卻也是精壯的漢子,短小的鬍鬚被修剪的十分得體,一雙不大的眼睛內放射出逼人的寒光。此刻的他宛如覓食的禿鷹般,死死的緊盯著杏山城內的明軍。不同於耿仲明,此刻這位大清的恭順王並未佩戴頭盔。他的前額剃的鋥亮,可腦後的髮髻顯然留了更多,雖說也扎著辮子,但卻不是似代善那般的金錢鼠尾辮。
這位為大清國立下赫赫戰功的漢軍正紅旗王爺,卻是個地地道道的漢人。孔友德,鐵嶺礦工出身。雖說不識字,但卻長於弓馬之術,投軍之後效力於皮島總兵毛文龍帳下。孔友德驍勇善戰,每臨戰事總是奮勇在前,可謂是勇冠三軍。當時耿仲明也是毛文龍帳下的武將,也就是在那時,孔友德與耿仲明結為了異性兄弟,耿仲明年長為大哥。
崇禎元年,袁崇煥督師遼東,上任之初便藉機處斬了不聽話的毛文龍,毛文龍之死對孔有德的觸動很大。他認為認為毛文龍無罪卻橫受屠戮,漸漸的開始對朝廷常寒心起來。由來由於受到同僚的排擠打壓,孔友德憤然發動了“吳橋兵變”,引發了震撼山東局勢的登萊之亂。後來朝廷出兵平叛,孔有德見登州難保,於崇禎六年率叛軍萬人突圍,棄城登船由山東半島逃向遼東半島。在遼東登陸之後,孔友德率叛軍及家眷多人向遼東的滿清皇太極剃髮乞降。孔友德等明朝將士由此搖身一變成了大清國的棟樑之臣。
皇太極對孔有德等人的這次歸降極為重視,其中孔友德歸降帶來的滿清急需的艦隊、紅夷大炮等物更是令皇太極笑的合不攏嘴。皇太極親率諸貝勒於盛京城外十里相迎孔友德,並以女真人最為隆重的“抱見禮“相待。孔友德大為感動,至此便開始死心塌地的追隨皇太極左右,充當清軍南下攻明的急先鋒,為滿清立下了汗馬功勞。
聽了耿仲明的話,孔友德默不作聲,他一面觀察著杏山城外的形式,一面想著耿仲明的話。的確,像代善這種滿清權貴是打骨子裡瞧不起孔友德他們這些漢人的。當先鋒立大功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更不會平白無故的砸到他孔友德的頭上,孔友德心裡十分清楚,代善無非是想讓自己來試探明軍是否有詐罷了。
耿仲明剛想傳令全軍原地待命,孔友德突然開口說道:
“大哥,明軍不是詐敗,而是真的潰敗了。”
耿仲明聞言大驚。
“何以見得?”
“大哥你看,先不說這杏山城亂的徹底,但憑逃兵逃跑的方向我便斷定明軍必然是真的潰亂。”
“逃兵逃跑的方向?”
在一旁的尚可喜疑惑的問道,他也毛文龍舊部,後來與孔友德一起投降了滿清。尚可喜的身材幹瘦,重重的鎧甲在他身上顯得極不勻稱。
“不錯,洪承疇若是設計詐敗,那逃兵肯定會四散奔逃以引起我們的注意,誘使我軍深入。可如今你們看。”
說著孔友德抬起馬鞭指向杏山城的方向繼續道:
“杏山城外火把攢動,人聲鼎沸。可這些動靜集中在了城南一側,城北方則根本就無人出逃。這說明逃兵都是向著西南方向撤退的,人在極度恐慌的時刻逃跑的話,肯定會向著家的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