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博鰲禪寺
愛喝果茶的老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8章 博鰲禪寺,大唐:帶著小公主去旅行,愛喝果茶的老張,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博鰲鎮,位於海南省瓊海市東部海濱、萬泉河流入南海的入海口處,距瓊海市中心城區17公里,距省城海口市約105公里,距三亞市約180公里。
博鰲鎮,是“海南環境最好的一個鎮”,是海南“十大文化名鎮”之一,是“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之一,是國際會議組織——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性會址所在地,是“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驗基地”之一,是海南名氣最大的鎮,是中國名氣頗大的鎮之一,在整個亞洲、在全世界也都享有盛譽。
海南不僅有奇異水果、豐富海鮮、熱帶雨林、旖旎風光,其實也包含著豐富的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其中最不可錯過的就是萬泉河畔的祈福地——博鰲禪寺。
博鰲禪寺位於海南省瓊海博鰲水城,與博鰲亞洲論壇會址隔水相望,博鰲禪寺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七四八年,當時唐鑑真高僧東渡日本曾在海南島上建造佛教寺廟。
禪寺位於“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隔水相望的“博鰲水城”,雄踞鰲嶺,三面臨水,可鳥瞰江河、湖海、山嶺、島嶼,在海面上遠眺宛若海市蜃樓;按正統禪宗寺院規制建設,建築佈局呈“川”字型,中軸線由正南北偏東南12度,取意“紫氣東來”;依次建起通慧門、天王殿、普濟殿、大雄寶殿、萬佛塔,東西兩旁設定鐘鼓樓、配殿、方丈樓、上客堂、僧侶宿舍等;2005年3月建成並對外開放。
禪寺佔地面積六萬平方米,有五棵百年以上菩提樹,殿內供奉十二尊生肖觀音像,院內有萬佛塔高七十七米,塔頂可俯瞰山海湖河美景盡收眼底,也是博鰲地區最高建築,吸引著大批遊客來這裡旅遊觀光,善男信女朝拜進香,-進山門頓感寧靜安詳,心曠神怡,心靈受到震撼與洗禮。
位於博鰲禪寺後園鰲嶺之下,聳立有一尊漢白玉觀音石雕像,描述的是在海南民間膾炙人口的觀音降鰲故事,直觀演繹出“博覽天下、獨佔鰲頭”的博鰲精神內涵,成為博鰲地區的標誌景觀。
這是萬佛觀音塔,內供奉有尼泊爾國王賈南德拉向博鰲禪寺贈送的釋迦牟尼佛佛祖的銅質鎦金佛像。
石雕四面觀音像。北面觀音菩薩,左手持念珠,右手施依印,又稱皈依印、護法印,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寶。體現觀音菩薩的解脫德,表現“眾生唸佛,佛念眾生”同等同體的慈悲精神。東面觀音菩薩手持念珠,蓮眼低垂,寧靜祥和得聆聽眾生的心願。南面是一尊手持淨瓶的觀音菩薩,這個面的石雕觀音面水而立,觀音菩薩手中的淨瓶,是幫助眾生解脫苦難和痛苦的甘露;瓶中甘露常遍灑,淨瓶表示無漏圓滿的法身;而甘露則代表無上的佛道。手持淨瓶的石雕觀音菩薩面水而立,更可以寓意著用於解脫眾生的甘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西面觀音菩薩則是常見的持蓮觀音造型,體現觀音的法身德。蓮花是觀音的三昧耶形,喻“常樂我淨”四德;是佛門中的聖花,象徵眾生的肉團心,蓮體清淨,出淤泥而不染,根莖通心,象徵“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大雄寶殿的造型,融中國皇家建築與佛教建築特色於一體,體現皇家宮殿的富麗堂皇,同時又能展現中國梵剎清淨道場風貌。2000年5月,中國佛教協會在尼泊爾藍毗尼佛祖降生聖地興建落成了中國有史以來在國外的第一座正式寺院——“中華寺”,中華寺的大雄寶殿規格式樣與博鰲禪寺大雄寶殿完全相同。
博鰲禪寺,是海南佛教文化的延續和發展:
公元748年,唐鑑真和尚東渡日本,遇風漂流到海南,居住了一年半,在島上修建寺廟,開始傳播佛教文化;位於海南東海岸的博鰲古鎮由此留下了很多佛教歷史遺蹟與觀音菩薩的傳說;
2005年4月22日,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在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的陪同下,參觀了博鰲禪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