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暴富可行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加設關隘,山河盛明,玄學暴富可行嗎,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26章 加設關隘

對於天竺的治理方針已經定下了,剩下的就是官員的調配了。

而天竺因為距離大明過遠,為了加強大明在印度的統治基礎,蘇黎便下令在天竺統治階級完全清理完後,便從浙江、福建、湖廣、江西四省遷三百萬人口入天竺。

一應衣食住行,皆由朝廷分配承擔。

別看大明這麼大,但別忘了這會兒還是明初,歷史上明初人口只有六千萬左右,假設這六千萬是朱元璋立國時的人口,那麼朱元璋在位三十年,還舉行了十三次北伐,中間真正停兵休息大概只有十五年,因為朱元璋立國時西南也不是他的,都等著發兵收復。

所以朱元璋定都南京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經歷了元朝的災害與戰亂後,只有江南地區的人口還較為完好。

尤其是南京和浙江,均超過了一千萬之數,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四川就慘多了,先是宋末元初的戰爭的損耗,又是元朝屠城,又是元末明初的戰亂,直接導致這個曾經的天府之國,在開國初期竟只剩九十萬人。

到如今七十六年過去,也才將將爬回百萬人口,可以想象若不是朱元璋的遷流民入川,四川估計得成為空城。

好在雖然朱棣有五徵,但一統王朝的太平還是讓百姓對生育熱衷了些,加之仁宗宣宗的養民政策,到蘇黎手上時全國人口已至七千萬左右,再加上蘇黎吞併東南亞和日國還有新疆瓦剌收攏的民眾,一共有八千萬左右,聽著挺多的。

但對比一下大明現在的疆域,這八千萬人撒下去真是連個響都沒有。

真真正正的地廣人稀,尤其是西北和南方諸省,人口簡直少的可憐,一個大縣的人口都過不了十萬,可見人少到什麼地步。

而人少了,地盤大了,也就意味著勞動力的嚴重不足,這一點還好說,人力不行就點科技。

主要的還是軍事壓力。

要擴張就要擴軍,就要駐防,要擴軍就要再抽調可用的勞動力,如今大明已經是三百萬常備軍隊了,其中二百萬陸軍,一百萬海軍。

讓七千七百萬人供三百萬的軍隊還是有些吃力的,畢竟還是以農業為主體的經濟體。

現代十四億人口常備軍也才兩三百萬左右,可見軍事供給有多燒錢。

蘇黎覺得如今的地盤已經很大了,等再把北面和小明洲收拾一下,也就可以開始休養生息了。

不然用不到一億的人口去統治整個亞洲?

怕不是要被撐死。

等休養個五六年,再攻打西亞才更穩妥些。

既然不急著打西亞了,那有些佈局就需要變一變了。

蘇黎仔細檢視了沐晟上呈的天竺地圖,畫的很粗糙,但該有的山川河流與各城池都有一一標明,簡潔卻又不簡單。

手指一一掠過圖上的地點,最終,定在了一處。

那是有著天竺命門之稱的開伯爾山口之所在。

開伯爾山口,位於天竺的西北處,是天竺與西亞連線的唯一通道,一直以來便是想要攻打天竺的國家進攻天竺的最佳途徑。

神奇的是,如此優秀的地勢,至今還是平地。

無論統治天竺的王朝怎麼更迭,嘿!開伯爾山口它就敞在那裡,不駐兵也不修工事。

天竺,以一種獨有的開闊胸襟,包容著每一個侵略者。

直到面對雅利安人輸掉褲子。

但現在不一樣了。

天竺這片肥沃的土地到了善於防禦的大明手中,明長城都修了,一個小小的開伯爾山口,不連著修五道關口都對不起基建狂魔這個美名。

蘇黎想了想,最終向文閣下令,由沐晟監工,依託山脈,在開伯爾山口的彎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抄家流放,搬空皇家庫房發家致富

是空有呀

都市:白月光蔣南孫在我隔壁?

朱雀之志

四合院:火葬場復活,眾禽嚇尿了

四環如風

上交自己後,我靠撿垃圾成了國寶

衛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