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暴富可行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章 北拓,山河盛明,玄學暴富可行嗎,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36章 北拓

親自培養安塔娜的政治能力算是半破產了,但為了那可能的後事攝政,蘇黎仍舊將朝廷上下的關係掰碎了揉開了,一點一點的塞進安塔娜的腦子裡。

不能成大能,起碼也不能是小白呀。

左右想了想,與其從內政扶持下手,不如從民間威望下手。

只要安塔娜能在民間有支持者,那麼政治能力差點也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畢竟在封建下的百官可是非常看重名聲的,都喜歡佔據道德制高點來做事。

所以說,要對付文臣,只要你不道德就行了。

武宗、神宗、熹宗皆是如此,但是,這是對峙之法的下下策。

用了這一招,皇帝等於是放棄了名聲大義光靠皇帝的身份與威嚴來行事了,這一點很致命。

因為皇帝的特殊性,通常都是一輩子都不出京城的,那麼皇帝對於臣民的印象,就會顯得非常蒼白,這種時候,底下官員的所作所為往往就會被百姓認為是皇帝的所作所為。

像崇禎帝時暴發的各種起義,其實就是因為以往那些“不道德”的皇帝御下不嚴,導致朝廷在民間的口碑敗壞,最終百姓忍無可忍,才決心推倒重來。

而這一切,其實就是皇帝背貪官的鍋。

但這並不代表皇帝就是無辜的,畢竟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抽薪不可能抽一次就塌,其中必然是有許多次存在,才會最終讓量變引起質變。

但也恰恰是因為如此,蘇黎才深刻的明白一味的強調尊卑之分和距離感,不僅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反而容易使雙方脫節。

縱觀歷史,為什麼每個王朝總是前期出明君,中後期就開始後繼無力,逐漸衰敗?

還不是因為王朝初期的君王大多與民間有切實的聯絡,深諳君民之道,從而能使國家強盛。

而中後期時,就是皇帝與民間逐漸斷聯的過程,皇帝漸漸的變成了瞎子,一切資訊指令都要依賴臣屬的上呈,這一時期,皇帝若恰好遇上名臣,則能中興一把,遇不上,那就差不多了。

如清中期,很遺憾嘉慶並沒有他祖爺父輩們的運氣,沒有遇上名臣的他並沒有創造出中興,然後……

清朝就只能拖著行將就木的軀體,逐漸腐朽,哪怕晚清時名臣不斷湧現,但時機不對,失去了實權皇帝的支援,名臣再有能力,也只能如那水中月鏡中花一般,美則美矣,卻毫無意義。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只要認真的去讀一下歷史,你就會發現歷史是一個輪迴。

在漫長的歲月中,無論是誰,無論你有多強盛,都逃不過一個盛極而衰的詛咒。

就好似世上所有的花都開不久一樣,一旦花開了,那麼也就開始凋零了。

人,果真是擁有的越多就越多想,就越渴望長久呢。

蘇黎忽然發現,與其說歷史是一個輪迴,倒不如說這是人性的詛咒。

得不到時,你會為了得到而努力,翻山時,你會為了強大己身而奮不顧身,但當你把一切都征服後,你雖然有了滿身的功勳,但你的後人卻註定了無所事事,最終沉緬酒色。

盛極而衰,從來不是歷史的詛咒啊。

一時間,蘇黎竟突然不想北拓了,雖說華夏人講究一代人一代事,不可代代人代代事,但其實,給後代一個目標挺好的。

想想e國的發展史,為了看海,歷代e國君主哪個不是使出渾身解數往西打,哪怕打不動西方,人家也能往東打。

立志於土地與擴張下的e國,雖說有些窮兵黷武,最終也因此葬送了自己,但看看接盤的蘇L,你又不得不承認e國留下的不是爛賬,而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相比之下,崇尚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抄家流放,搬空皇家庫房發家致富

是空有呀

都市:白月光蔣南孫在我隔壁?

朱雀之志

四合院:火葬場復活,眾禽嚇尿了

四環如風

上交自己後,我靠撿垃圾成了國寶

衛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