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灬讀書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9章 薊鎮,陳氏修真帝國,大灬讀書人,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宦官九人提督九邊可是帶著任務來的,第一就是徹查遼東鄉紳不法,二是解決遼東私兵,三是斬殺霸佔衛所田的上官,四是提拔新的敢戰能戰之人。
提督薊鎮的是魏忠賢的心腹太監李德勝,本來是一個小太監,魏忠賢看此人會來事於是就收為心腹。
李德勝知道此事的重要,剛來薊鎮誰能服?
起碼薊鎮總兵尤繼先和薊遼總督賽達都不服。
雖然二人不和,與其讓宦官帶領,二人還是不服的。
二人的身世大有來頭
蹇達是蹇義的六世孫,他一入仕,因為他特殊的家庭背景,立刻就獲得了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超乎尋常的信任,雖然蹇達僅僅只是三甲同進士出身,可是他僅僅用了23年就做到了正二品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職務。
要知道,雖然都察院不像是內閣那麼要求嚴格,但是從明成祖之後幾乎沒有三甲進士能夠做到右都御史職務,蹇達能做到這樣的高位,可見他深受皇帝的信任。
蹇達素有知兵的美譽,所以明神宗後期他長期在明朝京師北大門薊鎮擔任薊遼總督,節制明朝最重要的遼東鎮、山海鎮、薊鎮、昌平鎮、真保鎮以及天津、滄州軍務。
和薊遼總督蹇達一樣,當時的薊鎮總兵官尤繼先同樣大有來頭,他出身於榆林尤氏,榆林尤氏發跡於明英宗時期,是明朝有名的將門世家,明朝中後期,榆林尤氏一共出了四十多位總兵及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將領。
這其中,在明神宗時期先後擔任過固原、遼東、薊鎮、延綏四鎮總兵官尤繼先是榆林尤氏的佼佼者,這也是尤繼先敢於以武將身份和文官上司爆發激烈的“筆墨官司”的底氣所在。
那麼,萬曆三十五年,薊鎮總兵尤繼先與薊遼總督蹇達究竟在爭什麼呢?
原來是一支塞外蒙古人小部落流落到了薊鎮附近,希望明軍能夠收留他們。
尤繼先作為將軍,他是願意收攏這個蒙古小部落,因為這樣可以徵調一千蒙古騎兵出來;而薊遼總督蹇達則反對,他的理由就是薊鎮才花了朝廷很多錢修好了要塞、堡壘,又從全國各地調集十萬軍隊,已經固若金湯,完全沒必要再收容這個蒙古小部落。
而尤繼先則不同意蹇達意見,他認為雖然薊鎮賬面上有十萬大軍,但是這些士兵多是衛所兵,根本毫無戰鬥力,真正作戰能依靠的就是他手裡不多的幾百家丁,所以收容這個蒙古小部落能增加一千蒙古騎兵,這樣才能真正保證薊鎮這個明朝京師北大門的安全。
李德勝想在這個薊鎮發展繞不開榆林尤家,要麼全部殺了,要麼殺一批,打一批,拉一批。
一個家族在一個地方二百多年的繁衍,想完全取代可能嗎?就算殺得人頭滾滾也難以取代當地的影響力,更何況尤家人遍佈遼東四鎮之多呢?
祖大壽,吳襄到現在跟這些大族比起來還都是弟弟。
祖大壽現在也不過是遊擊將軍,吳襄也不過才是都司啊!
所以李德勝非常清楚該怎麼辦,要不然能在魏忠賢手下站穩跟腳?
李德勝來到這裡第一件事就是面見了尤繼先。
尤繼先等人,快步來到了大廳,行了一個武將禮:“薊鎮總兵尤繼先參見李公公,不知李公公來薊鎮有何貴幹?”
李德勝也不虛偽,直接了當的說:“陛下叫我等提督九邊沒有別的意思,我等過來監軍,順便整頓軍紀,尤將軍不會不配合吧?”
尤繼先嘴上說著:“不敢不敢,我等都是為皇上解憂,怎麼會不配合呢?”
李德勝:“既然尤將軍深明大義,那我就直說了,陛下對遼東局勢很不滿,我過來有四點要辦,一是清查田產,二是解除將軍手下的私兵,三是整頓衛所,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