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青藏防線:人類的希望壁壘
想摸魚的灰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8章 青藏防線:人類的希望壁壘,末世武裝機動車:鐵人三項行動,想摸魚的灰鷹,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校那寬敞明亮的教室裡,氣氛卻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學員們端坐在座位上,目光緊緊盯著講臺,屏氣斂息。今天,戰術教官劉少校要為大家講解生死攸關的青藏防線。
劉少校身姿筆挺,神情冷峻,輕點遙控器,大螢幕上立刻出現青藏高原的衛星地圖,山川、河流、道路一目瞭然。“同學們,青藏防線,是我們人類在末日絕境中構築的最後一道,也是最為堅固的防線。”他聲如洪鐘,話語在教室裡迴盪。
回溯防線的規劃之初,那是末日陰影籠罩下,人類智囊團的一次孤注一擲。當時,全球感染者肆虐,其他防線接連告急,人類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專家們經過無數次研討,將目光鎖定在青藏高原。這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候惡劣,環境極端,看似絕境,實則是天然的屏障。高聳山脈能阻擋感染者大規模湧入,稀薄空氣和嚴寒氣候也讓很多依賴生物本能行動的感染者難以適應。
規劃既定,建造工作迅速展開。大批建築材料和施工人員被運往青藏高原,可困難接踵而至。高原反應是第一道難關,施工人員初到高原,頭疼、呼吸困難、失眠等症狀頻發,嚴重影響施工效率。為解決這一問題,建設方緊急調配製氧裝置,在施工現場和營地搭建吸氧站,還組織醫療團隊隨時待命,為施工人員提供醫療保障。
複雜的地質條件也帶來極大挑戰。青藏高原地質構造活躍,地震、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在修築防禦工事時,常常遭遇地基不穩、隧道坍塌等狀況。為攻克難題,工程團隊引入頂尖地質專家,運用先進的地質勘探技術,提前探測地質情況,針對不同地質條件制定相應施工方案。在修建關鍵的地下堡壘時,為防止地震破壞,採用特殊抗震結構設計,增強堡壘穩固性。
隨著建造推進,通訊和能源保障問題也凸顯出來。這裡地廣人稀,傳統通訊網路難以覆蓋,能源供應也面臨困境。於是,建設者們鋪設光纖網路,配備衛星通訊裝置,確保通訊暢通。在能源方面,利用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建設能源供應基地,為整個防線提供穩定能源。
即便如此,防線仍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劉少校皺著眉頭,神色凝重地說:“隨著感染者不斷進化,他們適應能力和攻擊手段在增強。我們的防禦體系也需要與時俱進,比如,加強對空中感染生物的監測和預警,升級武器系統,提高打擊精度和威力。”
至於今年6月的建設規模,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和規劃,青藏防線將建成綿延數千公里的防禦工事,包括數百座堅固堡壘,配備先進的防空、反坦克、反步兵武器系統。通訊網路將實現全區域覆蓋,能源供應基地能滿足整個防線的日常需求。在物資儲備方面,地下城中的物資儲備庫將儲備足夠維持半年以上的糧食、藥品和武器彈藥。
課程尾聲,劉少校目光炯炯,掃視著臺下學員:“同學們,青藏防線關乎人類生死存亡。你們作為未來軍事骨幹,肩負保衛防線的重任。希望大家認真學習,深入瞭解防線每一個細節,為守護人類希望而努力。”
教室裡掌聲雷動,大鵬鳥和同學們眼中滿是使命感。他們深知,青藏防線不僅是一道地理上的屏障,更是人類在末日中堅守的希望之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