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校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仙人蒞臨,選仙事宜,修仙小縣令,颱風校長,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龍王郡郡守王守名,朝中四品官侯。張夢對此人素有耳聞:豐武十四年,龍王郡發生一起洪災,王守名疏忽懈怠,抗洪不及時,以至洪水氾濫,數十萬百姓流亡。
此節本是大過,但王守名不知因何緣由,洪水平息後不受重罰,僅是官降半職。數年後,又升遷回來。
以大周官禮,張夢赴任途中,途經龍王郡時,理該順道拜訪。
好為日後升遷做籌謀。
但張夢絕無升遷可能,加上天性灑脫,全不理睬甚麼郡守,徑自就任。
此刻王守名遣信送達,張夢才想起有這等人物。
張夢沉思:“我初任縣令,不敢說縣中大小職務都已經盡知盡熟。如今洪洞仙門、紫霞劍宗要在山海縣選仙,該如何應對,我卻全無頭緒,來者若秉承善意,我自該盡禮盡節。”
轉念又想,這選仙之事,多半記錄在縣誌當中。翻閱縣誌,或可得到靈感。便繞去縣衙西北角,一片茂密的小樹林中,藏著一小木屋子。
縣誌單獨放置,不屬“卷宗”之列。
掌管縣誌的,是一名老頭子,白髮蒼蒼,不知姓名,不知根腳,也無官階。整日待在破舊木房內,鮮少露面。
先前的蛇王之亂、邪修之禍,這老者均未出現,尤是蛇王之亂,衙內捕快死的死,逃的逃,但這年邁老者卻獨坐殘破木屋,無人打攪,立身世外。將小破木屋,打掃得纖塵不染。
縣內每有重大事務,卻逃不過他法眼。被記錄在冊。相傳老人不是人,而是“靈”,一本縣誌常記載歲月變遷。久而久之,便誕生出“靈”。
真與假,尚無定論。
張夢這次造訪,兩人也只初見。
各自點了點頭。張夢翻閱縣誌,老頭則閤眼休眠。
小木屋內只餘下書頁翻動的聲響。山海縣歷史悠久,縣誌足有寸許高,材質是特殊的獸皮,觸感質地粗糲。
其內記載,多是山精野怪,山中奇事一類。
也有市井流言,未必全是屬實。
張夢斬邪修,滅蛇王幫被記載在最新一頁。了了幾筆:豐武二十一載,縣令張夢斬邪修,滅蛇王幫,百姓喜,遂歡慶。
張夢朝前翻閱,便見前任縣令劉大腸名字,縣誌有記:“縣令劉大腸,荒怠公務,縱情享樂…”
縣誌古樸,每翻一頁,便是縣內過去數年曆史。如張夢所料想,選仙之事,在縣誌中記載甚多。
豐武十九年,柴陽山、火掌盟到來山海縣選仙,共覓徒三人,名為:李正、周本三、劉春。
豐武十七年,洪洞仙門、南風樓宇到來山海縣選仙。覓得良徒“安長樂”,才情驚世,雖無餘福。但引二仙門共爭之。後入洪洞仙門。
張夢心想:“上山修行,便可名留縣誌。對平凡百姓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殊榮。”又想起一則傳聞。
凡修行之士,他日修為有成,便可反哺天地。宗門、貫籍地均有碑益,或是甘露天降,收成大豐。或是氣運聚攏,更出人才。或是福源天降,靈氣八方來湧。
故一縣之地,每出傑出人才,便可在縣誌中註明姓名。將根腳來歷標明,他日若修為有成。不但反哺家鄉,還可吸引仙門到此選仙。
一個地方人傑多否,單看縣誌便可知曉。
張夢翻閱大半卷宗,重點照看“選仙”事蹟。大致理清關係。
仙門選仙,實不是任意妄為,需遵守凡間規矩。先為大周正統仙門,才有資格選仙。
山上宗門,需先與官府交接,官府提供戶冊,將八至十二歲適齡孩童,全標註清楚。
隨後給出評估,品性如何,家學如何,餘福如何。這些如若不錯,即便靈根稍差,也可入仙門修行。
過程中官、仙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