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話 斷層,盜藝江湖外傳,我非少年,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臘碗”。
丁曉東說明清時期,採礦工人有一種很實用的自制照明工具,叫臘碗。
那是一種形如茶碗,或者就是用茶碗做模具倒制的蠟燭。所用的臘,也是調製過的,特點是耐燃亮度高。很可惜有很多東西至今都失傳了。那種臘時間久了,只會剩下一小段燈芯,所以我們才很難發現。而且碗狀外形,讓它在一個即將燃盡的時候坐在另一個上面就行,古人的智慧不能小看,古代人採礦或者野外工作,常常帶著十二水合硫酸鋁鉀。
“哇哦!那又是什麼牛x的東西?”。
“其實就是明礬”丁曉東讓我的興致瞬間跌落谷底,還以為那是個了不起神器盔甲。
越是向下,李立明的腳步越慢,不時提醒大家,周圍的情況每一步都要看仔細。緩坡下方,空間更加寬敞,巖畫也越來越少。快到坡下,巖畫的內容重點表現人物,很多整齊的隊伍很有氣勢,人物手中出現了長矛,衣物也豐富了許多,不僅身上的編織物增多,身上也佩戴很多掛飾,頭髮出現了梳理的樣子,紮在腦後的髮髻,髮梢卻繞到頸前。細看之下,整齊的隊伍裡有男有女,都是壯年。
這些人物畫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他們好像是準備出征的隊伍。很重要的一點變化,就是這些隊伍裡每個人的腳上,出現很醜陋的包裹物,不再是光腳。只能算是包裹物,那究竟算不算鞋子靴子說不準,從雙腳到膝蓋下方,顯現厚厚得兩大卷。
空間太過寬闊,五個人左右已經不相顧,李立明只能叫大家先貼一邊,從右側繞行。我心裡也一陣陣驚歎,剛剛的緩坡已經讓深度下降了不少,前面還有那麼大的地方,而且更深。地下我不怎麼害怕,可要說到空間大,心裡還是沒底,不說別的,方向感早就沒了。這要是突生變故,都不知道往哪跑。
光束裡出現少量水汽,證明我擔心的沒錯,深度溫差出現了。五個人貼著右邊走,地上的大塊岩石驟然變多,和之前有過人為修整的環境截然不同。很多倒懸下來的岩石就在頭頂,在燈光所及的範圍裡,可見並不高,頂部岩石基本呈一線延伸出去。
山體橫斷層,再次出現。
腦子裡此時想著堆墓那裡形如大口的斷層已經夠大了,這裡怎麼還有如此高的一層斷裂。李立明的語氣帶有惱火,自己認識這麼多人,沒一個學習好的,地質學科裡有個斷層應力計算,在人家眼裡,立刻就能知道怎麼回事,哪個先出現哪個後出現都能知道。
轉過彎來巖畫沒有了,沿著右邊出現好大一處空洞。還沒進去,李立明再次回身檢視來路。這時候的地貌,已經不能讓蘇懷他們有膽子向下了,他認為我們應該回去,從斜坡正對的方向走。蘇懷他們沒有經驗,不會首先選擇從右側走。
我也認為有道理,不管是什麼讓他們進來,斜坡下的路,他們是不會亂走的。同時也認為,斜坡下面,是他們最大的限度了。
“明哥快來”邵軍一聲驚叫,打斷大家的猶豫,急忙過去。
空洞是大小相套的一個個石穴組成,在牆角邊的一塊石頭裡,兩條手臂骨白森森插在牆角與石塊之間,若不是一小段漏在外面,根本發現不了。
邵軍蹲在裡面,神色激動溢於言表,不停給我們指著什麼。李立明邁步進入石穴當中,皺著眉從裡面拿起一段黑乎乎的東西。
整體都爛成黑泥一般,只有上面一塊壓扁的燈頭,半塊碎玻璃罩還在。用燈光照上去,反光碗還有一絲髮亮,大部分也鏽蝕爛出坑。李立明的手一翻,手電筒後面還粘著一根手指。輕輕拿出左臂骨仔細辨認,丁曉東也急切的問,是不是他?
無力的搖頭,李立明又將骨頭放回去,趴下身子爬到了近前,兩手學著骨頭的樣子,慢慢伸進地腳的縫隙裡,抱上地角邊的石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