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朝堂定策,決意靖邊
洲子A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章 朝堂定策,決意靖邊,亂世崛起:邵仕龍的平天下,洲子A星,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聖源朝的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得如暴風雨來臨前的沉悶壓抑。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國頻繁侵擾邊境,百姓深陷水深火熱,軍隊在前線苦苦支撐,局勢岌岌可危。滿朝文武神色憂慮,面對這棘手的邊患,一時無計可施。
就在這時,180歲高齡的無極太上國仗爺邵仕龍,身著一襲玄色長袍,邁著沉穩而堅定的步伐,緩緩步入朝堂。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兩鬢的白髮如霜,但他的眼神卻依舊銳利如鷹,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智慧。
邵仕龍站定後,雙手抱拳,向著皇位上的源特深深一揖,隨後直起身來,目光掃視著朝堂上的諸位大臣,聲音洪亮地說道:“陛下,諸位大人,如今我聖源朝邊境戰火紛飛,百姓苦不堪言。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國屢屢進犯,視我聖源朝如無物,若再不採取果斷行動,國將不國,民將何安?”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有的大臣微微點頭,表示贊同邵仕龍的觀點;有的大臣則面露猶豫之色,似乎在權衡著利弊;還有的大臣皺起眉頭,欲言又止。
一位年輕的大臣率先站出來,憂心忡忡地說道:“邵大人所言極是,邊患不除,國家難安。可如今我朝剛剛經歷統一大業不久,民生尚未完全恢復,若貿然發動大規模戰爭,恐國力難以支撐,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啊。”
邵仕龍聞言,目光轉向這位大臣,神色平靜卻又透著堅定:“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但諸位可曾想過,若一味忍讓退縮,外族只會更加囂張跋扈。我們現在看似避免了戰爭的損耗,可邊境百姓的傷亡、財產的損失,又該如何計算?長此以往,不僅百姓對朝廷失去信心,我聖源朝的威嚴也將蕩然無存。如今我們若能主動出擊,徹底驅逐外族,雖短期內會有損耗,但從長遠來看,卻能換來邊境的長久安寧,為國家的發展創造穩定的環境。”
又有一位大臣站出來,神色凝重地說道:“邵大人,驅逐外族談何容易?這四國兵力強盛,各有其獨特的作戰方式。東夷海戰嫻熟,南蠻山林作戰靈活,西戎騎兵迅猛,北狄軍隊剽悍,我朝雖有雄師,但想要取勝,絕非易事。”
邵仕龍微微頷首,不慌不忙地說道:“大人所言皆是實情,但戰爭之道,並非僅僅依靠兵力的強弱。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既然知曉四國的優勢,便應針對其特點制定戰略。東夷擅海戰,我們可加強水師建設,打造堅固戰船,訓練精銳水兵,以水戰對水戰;南蠻熟悉山林,我們可挑選熟悉地形的將領,招募當地山民為嚮導,在山林中與他們周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西戎騎兵雖猛,但我們可訓練強弩兵,配以車陣,剋制其騎兵的衝擊;北狄軍隊剽悍,我們則需整肅軍紀,強化士兵的訓練,提升士氣,以勇猛對勇猛。只要戰略得當,戰術靈活,何愁不能取勝?”
朝堂上的大臣們聽了邵仕龍的話,紛紛陷入沉思。他們不得不承認,邵仕龍的分析鞭辟入裡,切中要害。
源特坐在皇位上,一直靜靜地聽著邵仕龍的陳詞,此時微微頷首,眼中露出讚賞之色:“邵愛卿,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具體實施這驅逐外族的戰略?”
邵仕龍心中一喜,知道源特已經被自己說動,於是更加詳細地闡述起來:“陛下,臣以為,我們可兵分四路,同時對四國展開攻勢。東路軍由熟悉海戰的將領統領,在東部沿海地區集結水師,主動出擊,打擊東夷的海上力量,封鎖其港口,切斷其海上補給線;南路軍則選拔熟悉山林作戰的將領,深入南方山林,與南蠻軍隊展開游擊戰,摧毀其據點,瓦解其勢力;西路軍以騎兵和強弩兵為主,在西部草原與西戎軍隊正面交鋒,利用車陣和強弩的優勢,消耗其有生力量;北路軍則集結精銳部隊,加固北方防線,主動出擊,尋找北狄軍隊的主力,給予其沉重打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