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居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章 穿越回地球準備——整備行囊,蓄勢踏古征途,火星追光者文明覺醒,石泉居士,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穿越回地球準備——整備行囊,蓄勢踏古征途
目標既定,一場緊鑼密鼓、有條不紊的準備工作,便在火星基地全面拉開帷幕。基地內,燈光徹夜通明,各區域都被緊張的氛圍所籠罩,忙碌的腳步聲與裝置的嗡嗡聲交織成一曲激昂的備戰樂章。
物資儲備區裡,眾人忙碌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卻又秩序井然。特製的生存裝備被一一搬出,這些裝備凝聚著現代科技的精髓,專為應對遠古地球的嚴苛環境而生。能抵禦極端氣候的多功能防護服,採用了新型奈米複合材料,不僅能承受零下百度的酷寒與零上百度的酷熱,還具備自我修復功能,一旦出現細微破損,內建的奈米機器人會迅速填補縫隙。工作人員仔細檢查著防護服的每一處密封,確保沒有絲毫漏氣風險,手指順著衣物邊緣摩挲,眼神專注得如同在雕琢絕世珍寶。
行動式過濾器更是高科技的傑作,巴掌大小的裝置裡,整合了多層過濾膜與微型淨化反應堆。它可以淨化任何水源,哪怕是散發著惡臭、充滿未知雜質的遠古沼澤水,經過它的處理,都能變成清澈無菌、可供飲用的純淨水。技術人員往過濾器裡灌入模擬的惡劣水樣,看著顯示屏上汙染指數迅速歸零,才滿意地點點頭,將其小心裝入特製揹包。
搭建庇護所的輕便材料看似普通,實則暗藏乾坤。這些摺疊起來僅有手掌厚度的板材,展開後能利用特殊的磁力與榫卯結構,迅速拼接成堅固的小屋。工作人員模擬狂風暴雨、地震等惡劣場景,測試庇護所的穩定性,當看到小屋在強力衝擊下紋絲不動,才將材料妥善捆紮,放進物資堆。
可提供長時間能量補給的營養膏,被密封在小巧的銀色管狀物內。每管營養膏都經過精確調配,包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與適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只需小小一口,就能維持成年人一整天的體能消耗。營養師們拿著成分分析儀,對每一批次的營養膏進行抽檢,確保營養配比毫無差錯,而後整齊碼放。
還有能適應古代環境的簡易工具,石斧、骨針、陶製容器等,它們雖不具備高科技的噱頭,卻實用無比。考古學家們親自上手,試用這些仿製品,感受石斧砍砸的手感,檢查骨針穿孔的順滑度,輕叩陶製容器聽其音色判斷是否緻密。確定無誤後,才將這些帶著質樸氣息的器具,小心翼翼地放置在行囊之中。
科研團隊則圍繞穿越裝置,展開一場細緻入微的除錯馬拉松。實驗室裡,巨大的全息螢幕上,引數如潮水般不斷跳動,技術員們圍坐一圈,眼睛緊緊盯著螢幕,眼神熾熱而專注。他們手中的微調工具好似外科醫生的手術刀,精準地調整著裝置的旋鈕、閥門。時空穩定器的校準最為關鍵,這關乎穿越過程中時空曲率的精準把控,稍有偏差,就可能讓穿越者置身於時空亂流之中,粉身碎骨。科研人員反覆比對理論模型與實際引數,將引力常數、能量閾值等關鍵資料的偏差控制在小數點後十位,力求讓穿越過程如絲般順滑,萬無一失。
能量傳輸管道也不容小覷,工程師們一寸一寸地排查,用高精度探傷儀檢測管道內部是否存在細微裂縫,一旦發現,便立刻用超導焊接材料修補。量子糾纏通訊模組更是重中之重,這是穿越後與基地保持聯絡的生命線,技術人員不斷最佳化訊號發射與接收頻率,模擬各種干擾環境,從地磁暴到外星訊號干擾,確保通訊暢通無阻。
行動規劃組更是通宵達旦,制定出一份詳細到極致的路線圖。會議室的長桌上,鋪滿了巨大的紙質地圖與電子平板,上面的標記密密麻麻。從穿越落地的初始地點,到預計探索的各個關鍵區域,都標註得清清楚楚,甚至連沿途可能遇見的獨特地貌、疑似遺蹟的座標,都做了詳細記錄。地理學家根據遠古地質板塊運動資料,推測各地的地形起伏、山川走勢,為路線規劃提供科學依據;歷史學家翻遍古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