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秦法
東九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章 秦法,大秦從陪伴幼年嬴政開始,東九千,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那風起雲湧的戰國時期,強大而嚴謹的秦法橫空出世,宛如一把銳利無比的寶劍,劈開了亂世的混沌與迷茫。這一整套完備且影響深遠的法律體系,其背後的關鍵人物便是商鞅。商鞅這位極具智慧和魄力的改革家,以秦國原本就存在的法律條文作為基石,巧妙地融合了來自東方各國如齊國、魏國等地先進的法律理念和實踐經驗。
在此基礎之上,商鞅構建起了一個以鼓勵農耕和征戰為根本導向,以二十級軍功爵製為核心支柱的龐大法律架構。涵蓋了經濟、民生、軍事以及土地等諸多重要領域,形成了一套全面而細緻的法律制度。
秦法在秦國崛起乃至一統六國的道路上起到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從歷史整體的角度上來看,後世之人對秦法褒貶不一。
一部分人認為沒有秦法,秦國仍然還是那個西方蠻夷之國,國內混亂不堪,鄰里私鬥成風,經濟發展不前,軍隊戰鬥力持續衰弱,是秦法改變了這一現象,讓秦國有了稱霸中原乃至統一六國的機會。
但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秦國之所以二世而亡,其中固然有胡亥、趙高亂政的原因,但在秦滅亡的道路上,秦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認為嚴苛的秦法讓被統治的六國之人不滿,秦法對犯罪的處罰非常細緻,六國之人一不小心就觸犯了秦法,而秦法又有重刑主義,輕則服勞役,重則實施肉刑。六國之人苦不堪言,到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秦王朝的滅亡也就可以預見了。
江川正沉浸在對秦法的思考中,突然一個書簡砸了過來,江川躲避不及直接被書簡砸到了身上
“江川,我觀你沉默不語,是有什麼感悟嗎 ?”,姬昊調侃道
“先生,川確有感悟,一時走神,請先生恕罪”,江川恭敬的說道
姬昊眉頭一挑,“哦,什麼感悟說來與我聽聽”。
“謝先生,川就把自己的一些粗略的感悟說與先生和公子聽,其中不妥之處還請先生與公子指教”
“川以為,秦國之法,乃亂世之法、戰爭之法,非盛世之法、和平之法。於大爭之世,或無明顯不妥,然用於盛世治世,則斷不可行!”
“其因有三,其一,秦國之法,皆以耕戰為核心,二十級軍功爵制,雖為平民提供上升之通道,極大激發平民參戰之積極性。然若用於盛世,則弊端盡顯,若天下一統,宇內再無敵手,龐大之軍隊,又何處獲取軍功?”
“其二,人心向定。凡事皆需張弛有度,仿若弓箭,蓄力方能射遠。列國紛爭數百載,我華夏大地之人口,較數百年前已急劇減少,人力、物力皆需漫長時間方可恢復。待天下一統,普通平民多思列國紛爭已止,自家丈夫、兒子、父親,能卸甲歸鄉,盡享團圓之樂,而非赴戰場廝殺。”
“其三,賦稅過重、刑法嚴苛。秦國法度,為支撐龐大軍隊數量,所徵賦稅,已達平民百姓承受之極限,再加賦稅,實難承受。且秦國刑法,事無鉅細,皆有規定,然刑事處罰過重,往往一小錯,所受處罰便令人難以承受。戰爭時期,嚴苛之秦法,可保每個秦人於秦國龐大戰爭機器下,如齒輪般嚴密執行。然人非機器,人性本嚮往自由、愜意之生活,盛世之下,行此法,只會使人滋生逆反之心。”
江川激昂頓挫的將自己一些對秦法的思考說了出來。
姬昊聽完江川一頓分析,神情從輕蔑到重視,最後看向江川的眼神充滿了驚喜,然而他還是語氣平淡的問道
“政兒,你認為江川之言如何?是否有理?”
嬴政聽言沉思片刻,稍作思考後說道
“回稟先生,江川之言有一定的道理,從他的分析中確實能夠得到,秦法有缺的結論,但江川所言皆為秦法不妥之處,尚無彌補抑或改進之法,政以為秦法固然有缺,但確實眼下最適合秦國的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