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馬鐙與馬蹄鐵
東九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馬鐙與馬蹄鐵,大秦從陪伴幼年嬴政開始,東九千,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形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在春秋時期盛行的以戰陣和戰車為主導的戰爭模式,已漸漸被遭遇戰與野戰所取代。
與此同時,戰場環境也不再侷限於廣袤無垠的平原地帶,而是演變成了各種地形相互交織、混亂複雜的戰鬥場景。
在這種局勢下,傳統的戰車和戰陣在戰爭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取而代之成為戰場上主力軍種的,則是那些訓練有素且裝備精良的步兵以及行動敏捷、機動性極強的騎兵。
尤其是騎兵部隊,由於其具備出色的快速移動和靈活應變能力,在戰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重要性不斷攀升。
然而,儘管騎兵在戰國時期的戰爭中表現出了巨大的優勢,但各國的騎兵數量相較於整個軍隊規模而言卻顯得相當稀少。
這也是後期秦國攻打趙國時,為什麼趙國已經如此虛弱,卻還能抵抗秦軍那麼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趙國的名將李牧,率領著一支精銳的百戰騎兵軍隊。
造成騎兵稀少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便是高昂的培訓成本。想要打造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不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訓練馬匹,使其能夠適應激烈的戰鬥環境,還得對將士們進行嚴格而專業的騎術及戰術培訓。
此外,馬匹本身具有一些天然特性,比如它們在面臨危險時往往會選擇逃離現場,並且極易受到驚嚇;而且更有趣的是,馬其實是一種情感頗為豐富的動物,這無疑給馴馬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和挑戰。所以在戰場上常常會出現戰馬受驚,將馬上計程車兵摔倒在地的情況,而在戰場摔倒在地就意味著死亡,這也是為什麼戰國時期騎兵如此稀少的重要影響因素。
另外一個主要因素就是維護成本太高,馬是奇蹄動物,馬蹄的結構不適合在多種地形上狂奔,一旦馬蹄受損就需要很長時間自行恢復,可以說如果沒有人類馴化馬,馬這個物種說不定都會滅絕。
而馬鐙和馬蹄鐵的出現完美的解決了,建設騎兵部隊中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
有了馬鐙和馬蹄鐵就可以幫助秦國實現騎兵的快速爆兵。
馬鐙和馬蹄鐵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江川將設計的草圖交給工匠之後,經過了幾次調整很快初步的馬鐙(帶馬鞍、後文不再重複)和馬蹄鐵就製作出來了。
江川拿著手中剛出爐的馬鐙和馬蹄鐵,轉身吩咐道:
“山升!速速前往丞相府告知丞相大人,請他移步至工尉府。隨後呢,你再趕赴蒙府一趟,知會蒙大將軍一聲,讓他帶上幾位騎射高手以及數匹良駒快馬加鞭地趕來工尉府。切記要告訴他,咱們工尉府這邊取得了一項重大成果,需要借用他麾下之人做一番測試。”
說完這些話後,江川轉過頭看向一旁的少尉大人,接著說道:“還有少尉大人,勞煩跑一趟王宮,恭請大王和太子殿下來到工尉府,一同觀賞此次測試。”
安排好這一切之後,趁著等待嬴異人、嬴政以及蒙驁到來的間隙,江川有條不紊地指揮著手下眾人行動起來。
只見他們迅速在實驗場地內鋪設出了三條迥然相異的跑道。
其中第一條跑道乃是最為常見的黃泥路,路面平實無華;
第二條則鋪滿了各式各樣、大小不等的碎石子,走上去想必會讓人覺得顛簸不已;
而最後一條,乃是混合著稀薄泥漿與細碎石子的道路,看上去就讓人感覺困難重重。
如此精心佈置的三條跑道,目的正是為了檢測在不同路況條件下,那些裝配了馬蹄鐵與馬鐙的戰馬,同毫無裝備的戰馬相比,究竟會有著怎樣截然不同的表現。
此時此刻,所有的前期籌備工作均已就緒妥當,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等著正式開啟這場令人矚目的測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