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唐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祭海大典(2),左靈復甦,陳唐捐,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陽光斜灑在古老的海港碼頭廣場上,海風帶著微鹹的氣息,輕輕拂過每一個人們的臉龐。十月十五日這一天,是越州港一年一度的祭海大典,一個祈求海神庇佑、漁業豐收的傳統節日。然而,今年的大典卻籠罩著一層不同尋常的氛圍。
在中心廣場,王準,青蓮縣的父母官,正站在臨時搭建的高臺上,面色凝重而威嚴。他身旁,謝林,一位身材魁梧、眼神凌厲的快班捕頭,正指揮著手下的捕快們。這些捕快們,身著統一的皂色衙服額系紅色頭帶,腰間佩刀,目光中卻透露出不安。
王準的目光掃過廣場四周,最終定格在遠處那些逡巡不前、面露難色的百姓身上。今年的大典,他心中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計劃——掌控青蓮縣和越州港割據一方。但遺憾的是,並非所有百姓都對此充滿熱情,尤其是那些忙於生計、對危機敏感的普通人。
“謝林,”王準低聲吩咐道,聲音雖輕,卻帶著不容抗拒的力量,“你去,再帶一些的百姓來,給大典加碼。我倒要看看他們仨能拖延到什麼時候。”
謝林領命,隨即一揮手,幾名捕快迅速散開,穿梭於人群之中,開始命令那些混在人群裡的流氓阻止試圖離開祭典的百姓。這些捕快行動迅速而謹慎,可這些流氓的行為則以不容分說的態度拽著身邊人向廣場中心移動。
一時間,廣場上出現了幾幕不太和諧的畫面:有的百姓被捕快禮貌但堅定地引導著,臉上寫滿了無奈;有的則試圖反抗,但面對捕快們堅定的眼神和流氓們微微閃爍的刀光,最終還是選擇了順從。孩童們被大人緊緊牽著,眼中閃爍著好奇與不安;老人們則搖頭嘆息,似乎對這樣的場面既感無奈又覺悲哀。
隨著人數的不斷增加,廣場逐漸變得擁擠起來,原本寧靜的氛圍被一陣陣嘈雜所取代。王準站在高臺上,望著下方逐漸匯聚成海的人群,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滿足感。然而,在這看似壯觀的場景背後,卻也悄然埋下了不滿的種子,那些被迫參與的百姓心中正醞釀著對他的憤怒。
隨著大典的正式開始,百姓們的情緒逐漸轉為壓抑與隱忍。他們明白,自古以來民不與官鬥,官府的權威是不容挑戰的。於是,他們選擇了沉默,將憤怒與不滿深埋心底。他們或低頭默禱,或抬頭望向遠方的大海,但無論動作如何,他們的眼神中都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壓抑與痛苦。
顧庸和方天騎著馬帶著三百多忠武營計程車兵來到了廣場,百姓看到忠武營的到來紛紛騷動起來。
“肅靜!“在謝林和快班捕快們的彈壓下,廣場再次現入死寂,只有遠處的海鷗聲和海浪拍打岸邊礁石的聲音傳來。
謝林在高臺上仔細觀瞧後說道:“大人,孫廣宗不在裡面。“
王準:“我看到了,你速帶人回城,按照計劃行事。“
謝林下了高臺帶著一隊人悄悄離去。
王準強作鎮定,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但依舊保持著冷靜:“顧大人,今日乃是百姓們一年一度的海祭大典。忠武營如此興師動眾,所為何事?怎麼不見孫大人一併前來?”
顧庸語氣堅定,毫不退讓:“王大人,我等此行只為捉拿叛賊。據可靠訊息,你涉嫌勾結海賊圖謀不軌,我等身為朝廷命官,自當為國除奸不容有誤。”
方天聲音洪亮,戟尖輕點地面:“王大人,你的罪行已發了,還不束手就擒,尚可保全性命;若不然,休怪我等不客氣。”
王準面上依舊鎮定:“顧庸,今日你既然來了,就別想走了,誰讓你強出頭當了那姓孫的替死鬼。”說罷他一腳踢倒身邊的旗杆,頓時喊殺聲四起,近千名海賊從四面八方衝了過來。
“列陣,迎敵!“方天高喊著保護顧庸躲入陣中。
祭祀的廣場瞬間變成了一片烽火連天、硝煙四起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