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唐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鬧餉事件,左靈復甦,陳唐捐,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風雲變幻的縣城裡,關於靜海軍的流言蜚語如同秋日落葉,紛紛揚揚,不可遏制地飄散在每一個角落。有鄉紳姓李,乃本地小族之長,一紙訴狀告到了縣衙,指控靜海軍不僅未能守護一方安寧,反而成了危害鄉里的禍根。狀紙之上字字泣血,控訴靜海軍軍官與甘忠,那位手握重兵的靜海軍大帥,勾結甚密,將整個軍隊變成了他們中飽私囊的工具。
據李鄉紳狀紙所言:靜海軍中的軍官,無一不是甘忠精心挑選的親信,他們利用職權之,喝兵血、吃空餉,將朝廷的軍餉視為自家錢袋中的銅錢肆意揮霍。原本按照朝廷規定,每名士兵每月應得十五枚銀幣,這些錢銀本是用來保障他們及其家人基本生活的,且都是由專人親自送到士兵手中,以示朝廷對護衛海疆戰士的體恤與尊重。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軍官們的貪慾日益膨脹,他們開始巧立名目,從士兵的衣、食、住、行乃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中榨取油水。衣服要錢、被子要錢、吃飯要錢、請假要錢、甚至站崗都要收錢,名目繁多,令人咋舌。在這樣的盤剝之下,士兵們到手的錢銀大打折扣,平均每人每月僅能剩下兩枚銀幣,足見剝削之深重。
更有在靖海軍服役的謝家族人開始在營中配合傳謠,特別是鼓動那些剛被招募還沒領到第一次薪餉的新兵。
士兵甲(謝家族人)憤怒地道:“你們聽說了嗎?李鄉紳告了靜海軍!”
士兵乙(新兵)驚訝:“真的?他告什麼?”
士兵甲(謝家族人):“他告我們靜海軍危害鄉里,軍官都是甘大帥的親信,喝兵血,吃空餉!”
士兵丙(平民出身)湊過來咬牙切齒道:“這事我早就知道了。那些軍官,把我們應得的軍餉都中飽了私囊!”
士兵甲(謝家族人):“對啊,狀子上說‘照朝廷規定,每名士兵每月應得十五枚銀幣’,以前我們每人每月還能拿十枚銀幣,都是親手送到我們手上的。”
士兵丁(平民出身)嘆氣附和道:“現在可好,衣服、被子、吃飯、請假、站崗,什麼都要收錢。我算過了,平均每月下來,每人差不多還要被拿走了兩枚銀幣!”
士兵乙(新兵)震驚道:“這朝廷發的比我們實際拿到的多一倍呢!這日子沒法過了!”
士兵丙(新兵)激動地道:“受不住了!我受不住了!族裡的耆老天天逼我,說再這樣下去,家族的臉都要丟盡了!”
士兵丁(平民出身)堅定道:“對,我們不能就這麼坐以待斃。謝家的兄弟在謝光謝大人的帶領下已經站出來了,我們也要跟他們一起,向官府請願!”
士兵甲(謝家族人)點頭:“沒錯,為了我們的尊嚴,為了我們的待遇,我們得團結起來,不能再讓這些前忠武營來的軍官為所欲為了!”
面對輿論傳言靖海軍待遇如此不公,士兵們心中積壓的不滿如同乾柴遇火一觸即發。尤其是那些出身貧寒,背後卻有家族耆老慫恿計程車兵,他們的境遇更是艱難。族中耆老作為家族的精神領袖,嘴上說著‘眼見著子孫在軍中飽受欺凌生活困苦,心中憤慨難平’,實則紛紛對族中子侄們施加壓力,要求他們站出來與靖海軍抗爭。
在這股壓力下,一些士兵終於無法忍受,決定鬧餉。其中,以謝家族人尤甚。謝家,一個世代從軍的家庭,其子弟在靖海軍中不乏其人,他們在靖海軍中的勢力盤根錯節。靖海軍也確實因個別軍官的貪婪腐敗而蒙羞。於是謝家的幾位青年士兵,懷揣著對正義的渴望與對家族的責任,率先站出來號召同伴們團結一致,向縣衙請願,要求徹查軍中貪腐,恢復士兵應有的待遇與尊嚴。
這一舉動迅速在軍中引起共鳴,士兵們紛紛響應,一時間,靜海軍的營地內,不再是往日的沉默與順從,而是充滿了混亂。
徐秀膺在書房內,手執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