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殷鴻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章 叛亂初始,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遙遠的殷鴻卓,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隆基走到外面,已經有侍衛在等著他。
李隆基面無表情地說道:“走!”
此時的大殿中,李林甫的臉色越發陰沉。
他緊緊皺著眉頭,心中暗自思忖。
李林甫意識到,局勢正在漸漸脫離他的掌控。
就在這時,旁邊有人小聲嘀咕道:“這下安祿山該反了……”
聲音雖小,但卻清晰可聞。
李林甫聞言,猛地轉過頭來,眼中閃過一絲冷冽的光芒。
他怒聲呵斥道:“那還不趕快去處理!難道什麼事情都需要我這個宰相親自出馬嗎?”
一旁的人趕忙點頭稱是,隨後匆匆離去。
這時李林甫覺得旁邊的人看他的眼神不對,就說:“大唐有雄兵百萬,戰將千員,一個小小的安祿山,敢反叛,愚蠢之極。”
旁邊的人點頭稱是。
【不管他們的關係如何,但安祿山現在確實深得李隆基的信任】
【曾幾何時,安祿山見到太子連跪都不跪一下】
【其他人提醒他,安祿山卻表示自己不知道太子是什麼官職】
【李隆基告訴安祿山,太子乃是未來的皇帝,也就是未來的天子】
【安祿山則回應道:“臣只知道有皇上您,不知道還有太子”】
【試問,這樣的臣子,哪位皇帝會不喜歡呢】
【同年,安祿山請求兼任河東節度使,李隆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自此之後,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統兵二十萬,成為當時最強的邊防大將】
秦朝
秦始皇看著天幕,眉頭微皺地說道:“一個外族人為何能坐到如此高位?”
他的臉上露出不滿之色。
身旁的李斯回答道:“陛下,唐朝的做法確實有些特別,但這樣做也有其益處。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拉攏一部分人,讓他們與我們合作,共同對抗另一部分敵人。然而……”
秦始皇打斷了李斯的話,語氣嚴厲地說道:“然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果我們自身實力強大,或許還能掌控局面;但一旦我們變得弱小,後果不堪設想。”
李斯恭敬地回應道:“陛下聖明。”
【李隆基心裡想著,有好大兒在,朕可以安心享樂了,只不過萬萬沒有想到】
【此時安祿山對楊國忠深深嫉恨,兩人矛盾很深,但李隆基卻並未對這種情況加以干涉和阻止】
【時間來到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終於按捺不住】
【他煽動自己麾下的唐兵,並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等部落共計十五萬兵力,打出“憂國之危”的旗號,聲稱奉密詔要討伐楊國忠,於范陽起兵反叛】
【此時的唐朝已經享受太久的太平歲月,當他們聽聞范陽起兵的訊息時,無不震驚,四處瀰漫著恐慌的氣氛】
【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的州縣紛紛崩潰,地方官員要麼主動開啟城門迎接叛軍,要麼直接棄城逃亡,更有甚者則被叛軍生擒斬殺】
【如此一來,叛軍迅速掌控了河北地區】
唐朝
金碧輝煌的大殿之內,李世民神情嚴肅地端坐在龍椅之上。
他的目光掃視著下方的臣子們,眼中透露出一種威嚴和莊重。
一旦涉及到國家大事,李世民總是會立刻收起笑容,展現出皇帝應有的威嚴和決斷力。
然而,面對如此重要的問題,底下的臣子們卻沉默不語,似乎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或對策。
畢竟,離李隆基那一代太遠了。
他們心中暗自嘀咕:“開玩笑,如果從現在開始不用外族的臣子,那麼像契苾何力這樣的人該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