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殷鴻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抗倭戰爭-【汪精衛】,這是一條神奇的天幕,遙遠的殷鴻卓,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天幕閃過下一個標題-【汪精衛】

【之前就已經提到過,自從夏汭會戰結束後,東洋軍已經沒有足夠的力量再次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了】

【他們原本以為只要佔領了夏汭,就能掌控整個華國,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簡單】

【國民政府選擇退守江城,繼續抵抗】

【而此時的東洋國內也面臨著人力不足的困境,無法再組織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因此,東洋軍不得不改變戰略方針,將重點轉向政治誘降,試圖透過這種方式來削弱華國的抵抗力量】

【你還別說,東洋人一下子取得了成果,當時國民政府二號人物汪兆銘叛國投敵】

【這可謂是給抗倭戰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要知道,前半生的汪兆銘也可謂是一個人物】

【1903年,汪兆銘前往東洋深造,親身體驗了東洋的強大實力】

【這段經歷可能在他心中種下了對東洋的敬畏之情,為日後的投敵埋下了伏筆】

【你看到這裡,想起來了什麼,是不是感覺和宋朝的秦檜很像】

【當初的秦檜也是出使金國,看到了金國的強大,回國後,他便開始推行一系列對金妥協的政策】

宋朝

完顏兀朮坐在大帳內,神情顯得有些萎靡不振,彷彿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他的目光掃過天幕,突然想起了什麼,喃喃自語道:“秦檜,不提都快忘了這個人了。”

接著,他轉頭對身旁的心腹下令:“去,把秦檜給孤叫來。”

心腹微微一愣,然後小心翼翼地問道:“都元帥,您打算怎麼處置秦檜呢?是不是要……”說著,他做了一個砍頭的手勢。

完顏兀朮一拍案子,大吼道:“愚蠢!今天這批來犯之敵絕對不是宋軍,如果趙構真有這樣的兵力,還能有今天嗎?別廢話,快去把秦檜叫來!”

心腹連忙點頭稱是,然後匆匆離去。

宋朝

趙匡胤怒不可遏地說道:“怎麼又是那個秦檜!”

他眼神狠狠地掃過在場眾人,隨後又繼續開口道:“朕之大宋,還有什麼可取之處嗎?還有,你們這些人,書都讀到哪裡去了?難道連忠君愛國都不懂嗎?”

聽到這句話,一旁的一位大儒實在忍不住了,他顫巍巍地站出來,對趙匡胤說道:“請陛下慎言啊!”

然而,趙匡胤連看都沒看他一眼,只是隨意地擺了擺手。

緊接著,一群御林軍迅速上前,將這位大儒拖了下去。

【汪兆銘在東洋留學後,於1910年1月精心策劃了一場針對攝政王載灃(也就是溥儀之父)的刺殺行動,但失敗被捕入獄,最終被判處終身監禁】

【然而,在獄中的他最初表現出堅定的決心,願意以死報國】

【並寫下了那首令人傳頌的詩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首詩讓他聲名遠揚】

唐朝

在誓師大會上,氣氛莊嚴肅穆。

李世民站在高臺上,看著天幕,激動地說道:“好詩啊!”

然而,他話鋒一轉,嘆息道:“只可惜……”

這時,旁邊的魏徵介面道:“只可惜寫詩的人沒有做到始終如一。”

程咬金在一旁小聲嘀咕:“這些文人總是那麼麻煩……”

他的話雖然低聲,但還是被周圍的人聽到了。他們紛紛轉頭看向程咬金。

程咬金察覺到眾人的目光,趕忙說道:“陛下,咱們現在點兵出發吧!”

說完,他小跑著離開了。

李世民無奈地搖搖頭,說:“讓太子監國吧。”

說完,他也轉身離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匡扶漢室!

子衿青衫

豐饒小姐的萬界之旅

溫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