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軍
紫金楠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章 中軍,仙秦:從沙丘宮變開始,紫金楠木,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司馬南光這邊還在寫奏章上書,總結自己前往地方發現的各類情況。
那邊皇帝卻又派出了新的刺史,去探查六國重城故都的實際情況。
胡亥把刺史印章塞給新的棒小夥們,讓他們作為自己的耳目,去巡查天下。
“國家未來是否安穩,朕是否能高枕無憂,便看諸位此行了。”
“地方錯綜複雜,多多留心。”
幾人心情澎湃,大聲喝道:“唯!”
“去吧,一路平安。”
六位郎官各自帶著一群騎士,自咸陽東門奔出,準備踏上未知的旅途。
“各自珍重!”
“再見了諸位!下一次你們見我,可就得行跪拜禮了。”
“哈哈哈哈,你們道別吧,我先走一步嘍。二三子,隨我來。”
“這個混賬玩意,一出皇宮就原形畢露,哈哈哈,我也走了,駕!”
胡亥看著郎官司馬南光遞上來的奏章,盤算了一下手底下的資源,感覺是時候擴軍了。
“召少府章邯。”
“諾。”
秦朝中央兵力大致分為三部分,首先是王武掌握的郎中令,下屬含有的暴力機構主要是郎官和衛士,郎官非常少,是官僚家屬的子弟,衛士與郎官有一定的重合度,但可以當做正常兵士看待,衛士大概800人左右。
郎中令在軍事上的意義是負責宮廷重要宮殿的警戒,也就是貼身保衛和最後一道防線。
其次便是衛尉,衛尉的職責沒有郎中令的那麼複雜,更多的偏向于軍事意義。主要負責的是宮城防衛安全,保衛皇帝,但其實也負責首都的城門防務。
衛尉手下兵士大概一萬人出頭,可謂實力雄厚。
最後便是京師的主力部隊,中尉軍。
中尉軍作為京師直屬戍衛部隊,人數高達五萬,由各地已經服過一年兵役的郡兵精銳組成,是輪換制常備軍。
事實上來講,受限於地理條件影響,秦朝的中尉軍更多的來自於基本盤地區。
中尉本身是列卿,這個設計是中式政治中典型的以小制大手段,中尉見到比自己兵力少的衛尉是要低半個頭的,因為人家衛尉是九卿。
列卿與九卿本是一個包含的關係,但因為九卿的特殊性,實際上形成了一個涇渭分明的等級差。漢朝時期修正了這一點,中尉改名為執金吾,品秩升為九卿。
現在,胡亥打算加速這一點,與擴軍同步進行。
但胡亥此時發現了兩個問題,正如他在沙丘宮時所想,發展與變化不只會帶來進步,還會打破原有的體系平衡,進而導致未知的問題出現。
其一,中尉軍擴軍之後人數大增,這本身便會打破郎中令、衛尉、中尉的微妙平衡。這個問題比較簡單,胡亥想了一秒之後就發現,透過冗官冗軍的方法就可以稀釋掉危險,這已經是最直白的計策了。
那麼,來到其二,他將章邯放在中尉的位置上,會導致另一個的問題出現----章邯未來對軍隊的影響力過高。
注意,兵力平衡與兵為將有是兩個問題。
東漢末年,董卓入京兵力只有三千,卻敢造反,本質上是因為這3000人對他俯首聽命。所以其一和其二隻是看起來有一定的重合度,實際上是兩個獨立問題,很難一石二鳥的去解決。
那麼接著思考,中尉的本身職責是維護京師治安,他並沒有戰時帶兵出征的權利,出征時秦朝中央朝廷會另設將軍統領軍隊,簡單來說,中尉是統兵官,不是將兵官。
但偏偏現實條件逼得胡亥要大用章邯,為了軍隊能夠如臂指使,然後到時候帶兵出征,章邯必須提早接觸軍隊,這就要求他是統兵官。
而讓他提早接觸軍隊的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