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章 國號大周,一統大宋,我是阿鐸,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行山巔的晨霧尚未散盡,七十二道烽火已次第燃起。柴進立在忠義堂前的蟠龍柱下,手中摺扇輕叩柱身暗藏的九宮鎖——這機關是當年周世宗柴榮秘傳的社稷圖所化。他望著郭猛展開的《山河社稷圖》,扇骨忽然迸出寒光:\"兄弟可知,這忠義堂的地基下,埋著柴氏祖傳的鎏金銅匱?\"

郭猛劍指劃過沙盤上的汴京,青鋒在黃河拐彎處頓住:\"柴兄祖上既失江山於陳橋,今日何妨另起爐灶?\"他振袖掃落銅匱封泥,內藏的半枚虎符竟與林沖帶來的禁軍兵符嚴絲合扣。劉慧娘適時捧出赤龍袍,袍角金線繡著的竟是後周顯德年間的天文圖。

午時三刻,滹沱河畔豎起九丈高的青銅鼎。鼎身銘文由公孫勝以鐵拂塵刻就,記載著自田虎覆滅至河北歸心的始末。當柴進將祖傳的\"監國印\"投入熔爐時,鼎中鐵水突然泛起幽藍星輝——那是混入磁州窯秘製釉料的緣故。

\"自今日始,復大周國祚!\"郭猛的聲音隨十二面夔皮鼓震盪山河。陳麗卿率三千鳳翔騎繞鼎疾馳,馬蹄踏出的軌跡暗合北斗七星方位。鼎中升起的青煙在蒼穹勾出\"顯德\"二字,恰是後周末代年號。

次日,晨鐘撞碎梁山泊薄霧,七十二峰間豎起九丈高的點將臺。郭猛身披金線玄甲登階而上,手中虎符映著朝陽在青石板上投下龍形暗影。劉慧娘展開三丈長的《天罡地煞職司錄》,硃砂字跡在松煙墨底上如血浸寒鐵。

\"今日重整山河,諸將聽封!\"

天樞閣(中樞)——郭猛:領梁山泊總兵主、河北諸路宣撫使,總攝征伐機宜;晁蓋:授鎮海節度使,統轄高麗五道軍政;公孫勝:加封護國真人,兼領高麗陰陽司、占星臺;柴進:錢糧總管,統轄梁山大小金錢事宜

天璇閣(軍師)——劉慧娘:晉天機軍師,總參兵械錢糧,掌渾天儀、山河盤

玉衡閣(後宮)——裴秀賢:封仁和郡主,執掌高麗與中原文書往來,兼理海事通譯;陳麗卿:授飛霞將軍,領三千鳳翔騎,專司奇襲策應;劉慧娘:仍兼天璇閣職

天權閣(後勤)——王倫:晉糧臺總督,總領七州二十八倉,配紫銅算符;湯隆:授神工都監,督造九郡兵械,賜鐵券鑄印;陶宗旺:封營造使,掌關隘修葺、屯田水利;孟康:晉龍驤船監,統轄黃河、渤海戰船營造

開陽閣(商貿)——蔣敬:授安民大夫,總領榷場五市,佩金秤玉斗;李應:封通商節度,掌商隊護衛、貨殖流通;杜興:晉飛驛校尉,專司八百里加急傳訊

搖光閣(水軍)——高麗水師:阮小七為鎮海將軍,轄龜船百艘,掌對馬海峽;梁山本部:李俊晉伏波都督,阮小二、阮小五為左右翼指揮使,童威、童猛領巡河校尉

紫微垣(騎軍)——重騎營:史文恭領虎賁中郎將,配鐵浮屠三百具;輕騎營:林沖晉驃騎將軍,轄五千幽雲突騎;弓馬營:楊志授神射都尉,專訓三石強弓手

諸將分列:石寶-破陣先鋒;欒廷玉-遊奕使;孫立-驍騎都統;秦明-烈火校尉;扈三娘-飛鸞將軍;徐寧-金槍將軍;楊志-青面指揮使;孫新-探馬總管;黃信-鎮關校尉;關勝-青龍大將軍;呼延灼-連環馬總制;宣贊-神弩都監;郝思文-鐵騎參軍;仇瓊英-飛石將軍;韓滔-陷陣郎將;彭玘-先鋒虞侯

太微垣(步軍)——陷陣營:武松授步軍大都統,配鑌鐵雙刀;破城營:魯智深領金剛力士,掌衝車雲梯;刀盾營:鄧元覺為鐵壁將軍,專訓陌刀陣

斥候營——鄒淵、鄒潤晉夜不收總旗

天市垣(特戰)——山地軍:顧大嫂授攀雲將軍,解珍、解寶為左右山君校尉

諜報司——朱貴領皇城使,朱富、樂和、白勝分掌三路察子

四方鎮守——淮西舊部:李助-伏牛山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三國,匡扶漢室!

子衿青衫

豐饒小姐的萬界之旅

溫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