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金鎖還要寶玉配
林妹妹是我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章 金鎖還要寶玉配,穿成賈母后全府跟我搞事業,林妹妹是我的,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另外文家舉辦的這場宴會,來者大多是文官清流之士,其中更有幾位因清廉之名而廣為人知。
待到那時,她在那場宴會里面說上兩句,倘若當中真有人香皂產生濃厚興趣,她便私下遣人送去幾塊作為贈品。
如此這般,一來一往之間,雙方的關係豈不是自然而然地拉近了許多?
若是有機會,她又可順勢藉由這香皂之事,將慈幼院、鍋子店以及香皂鋪子等一一帶出。如此既能宣揚其善舉,又可藉機斂財(劃掉)募捐,豈不是一舉兩得?
宣傳、募捐,一氣呵成,到時候在場諸君不掏出數百兩銀子出來都別想出文府的家門。
只是若要宣傳,那這鍋子店的名稱倒是不能再拖了,還需要趕緊斟酌一番。賈母特意拉著黛玉一同商討,二人苦思冥想許久,最終在“須盡歡”和“俱歡顏”兩個名字之間猶豫不決。
雖不是正經的鍋子店名,卻皆取自千古流傳的古文經典。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須盡歡出自大詩人李白年輕時所作的《將進酒》,盡顯少年意氣風發之態;
來者又都是達官貴人,那個不是正意氣風發的時候?喝酒宴飲與兩三好友聚會,不正好是得意之時該做的美事?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俱歡顏取得則是杜甫達則兼濟天下的雄心壯志,也對應了他們家鍋子店收入部分用在慈幼院的用意,
同時“俱歡顏”又蘊含著普天同慶、人人歡樂之意,亦對應了眾人宴飲之樂。
賈母和黛玉在這兩個名字之中抉擇許久,最後還是黛玉看著賈母弱弱的說了句:
“不行的話,祖母后面再開家鍋子店吧,如此須盡歡和俱歡顏,二者不就都得了?”
聽到黛玉這番話賈母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嘿嘿,窮慣了一時沒收住,忘了自己現在很有錢了。
同時賈母決定去文家的時候再問上一圈,給那些文人雅士些參與感,說不定到時候更樂意來吃飯。
轉眼間便來到了赴宴的那一天,賈母又藉著這場宴會過了把奇蹟暖暖的癮。
這日她給迎春挑了淡藍底子五彩折枝菊花刺繡圓領袍,配了白色交領襖子,下身則是搭配了米黃色的綾羅長裙,裙襬處同樣繡著精美的各色菊花紋樣,菊花紋樣隨著迎春的步伐輕輕擺動,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
至於首飾方面,賈母毫不猶豫地先選擇了那條金累絲攢珠瓔珞圈。
這條瓔珞圈是賈母前陣子專門吩咐工匠精心打造而成的,特用累絲工藝打造,就是把金的、銀的、銅的拉成細絲,編成辮股或網狀的組織,其上又鑲嵌了無數顆璀璨奪目的珍珠、寶石。
這種工藝的首飾這幾個姑娘們都有許多,在榮國府是再尋常不過的東西,沒什麼好稀奇的。
稀奇的是賈母特意吩咐人在下面另行打造的一個沉甸甸的金鎖,上面還鏨了“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八個大字,對標的正是薛寶釵那個要有玉來配的金鎖。
賈府之中,姑娘眾多,賈母自然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於是乎,她乾脆讓人一口氣打造了整整七個瓔珞圈。
這七個瓔珞分別給李紈、秦可卿、王熙鳳、黛玉、迎春、探春、惜春每個都是不同的吉祥話:
給李紈的那個,刻著的便是“勿忘勿失,韶華不老”;送給秦可卿的則是“常記常新,與子偕老”;到了王熙鳳那裡,變成了“相隨相伴,福澤綿長”。
而黛玉所得的乃是“相守相望,歲月悠長”;迎春的不必多說了,探春與惜春的分別是“同心同德,願君常在”和“常思常念,流年永續”。
一人一個不打架,給姑娘們打造金鎖的同時賈母又給剩下的幾個男孩子做了幾塊玉,上刻的也都是模仿寶玉那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