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中醫進校園(三)
萍水相逢總是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章 中醫進校園(三),女朋友劈腿後,我在鄉鎮醫院崛起,萍水相逢總是緣,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總結來說就是,五行對應人體的五臟,是根據五行的特性來五臟的特性,金對應肺和大腸,木對應肝膽,水對應腎和膀胱,土對應脾胃,是因為他們的特徵相似,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玄學。”
透過葉青雲的一番詳細的解析,同學們都恍然大悟。葉青雲道,“同學們,我來講最後一點,中醫藥的認識。”
“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說現在什麼年代了,我還去看中醫,去吃那個草根、爛樹皮,那我們還不是跟野人一樣,所以我寧願去看西醫,也不看中醫,甚至還有不少人在網上詆譭、抵制中醫,說中醫不將他們當人看,讓他們吃草,吃樹皮。”
葉青雲頓了一下,掃視著臺下的學生們接著說道:“這種想法大錯特錯的,你們知道青蒿素吧,青蒿素素就是西藥啊,可是它就是從中藥青蒿中提取出來的啊,拯救了多少瘧疾患者的生命。”
“那個治療腸炎、痢疾的黃連素片,就是從黃連、黃柏等等中藥提煉出來的,像上面兩種情況的例子還有許多。”
教室裡漸漸安靜下來,不少同學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同學們,中醫使用中藥治病其實是根據中藥的性味歸經,使用時,醫生首先透過望聞問切,然後辨證分析、最後選方開藥。”
“詳細一點講:那我們用草根、樹皮之類來入藥,利用了草根樹皮的生長特性,也就是性味歸經,我先問兩個問題,比如人體的肺生病了,我們是不是要選入肺經的中藥,有我們肺是受寒的,那我們是不是要用入肺經的有熱性的中藥?”
“這樣講可能籠統的一點,有點抽象,那我再問簡單一點,比如發生火災了,我們是不是用水來救?又比如我們喝水的時候,那水太燙了,我是不是加點涼的水來兌開?”
臺下的同學們都點頭認可。
“所以我們人體如果虛了或者有熱、有寒,同學們,那我們是不是要用補的、涼的、熱的東西來治療?”
“是。”大部分同學回答。
“看來還有同學不明白,那我就再簡單一點,如果你病是寒的,我就用熱的中藥,如果你病是熱的,我就用寒涼的中藥,如果你病虛的,我就用補的中藥,這樣大家都明白了吧?”
剩下的小部分同學們這才覺得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有同學舉手提問,“那是什麼原因使那個藥出現寒熱不同的特性呢,你們醫生有什麼依據啊?憑什麼就說這種藥有寒熱等不同的特性呢?”
“這位同學問的好,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學生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裡面,那麼這個學生就肯定很勤快的工作、學習,反之那個學生出生在富裕的家庭裡面,他會就不會那麼勤快了,什麼原因呢?那是因為生長環境造成的。”
“我們的中藥也同樣一樣,比如說有一味中藥叫附子,大辛大熱,他的作用是回陽散寒。”
“有一次我們全班同學跟老師進山裡面採藥,有一同學拿著一棵開著美麗的花的植物來到老師跟到,老師就問他你從哪裡發現附子的?同學回答是在一個十分陰冷潮溼的的山溝裡面挖的,那一刻,我恍然明白,原來是大陰大寒的環境造就了附子大辛大熱的特性。”
“還有我們的中藥方劑裡面有一個方叫做白虎湯,方里面有一個藥叫粳米,也就是北方的旱稻子,因為它生長在大旱的地方,所以造就了粳米生津止渴的特徵,有一些自己看書看到白虎湯,合適自己喝哦,便給自己開藥。”
“可是因為粳米產量很低,所以北方沒有什麼人種了,導致藥房那個藥缺貨,所以那個人就拿一點大米進去,你們說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的,為什麼呢?因為大米就是水稻的果實,它長年生長在水裡的,所以就鍛鍊了水稻利水的本事。”
“農村不是流傳一句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