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乙貴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東山屠虎,我在北魏的鐵血生涯,天乙貴人,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授可汗於我,總有一些宵小之輩不自量力,蚍蜉撼樹!你今天表現很好,賞一千金。”
“謝可汗厚愛!”
“嗯!打天下需要所有民族的子民,你要繼續努力,將來會受到我們北魏的重用。你還有什麼要求?”
“回可汗,小的只想給可汗牽馬執蹬,殺賊記功!”
“哈哈!丘巨,本可汗記住你了。你退下吧!”
“謝可汗抬愛!”
我退出了大帳,繼續回到我的崗位。
我接替我們的直從小隊長,可能是因為我的英勇吧!
這次對叛臣的誅殺,效果很好。國內安定了下來!
可汗只是誅殺了於桓一夥五人,其它協從人員一個不問。
北魏建國不久,實力太弱,不能大開殺戒。
為了震懾叛亂之人,也是為了彰顯可汗的威武,可汗拓跋珪決定東山狩獵。
五千中軍埋伏東山之北,五千府兵埋伏在東山之南,我們五百御林軍隨駕狩獵。
五十名羽林貼身護衛可汗,一百五十名虎賁在可汗四周護衛,三百名直從分佈在方圓五公里。
羽林之所以叫羽林,他們頭上插了幾根短鳥羽。可汗頭上的是山雉雞的尾羽!
虎賁是他們腰上有虎皮護腰,直從只是穿了一件皮質的護胸。服飾的不同,決定了地位的不一樣!
可汗興致很高,每打中一個獵物,記事官都會大聲呼喊“可汗射中??一頭”或者“可汗射中??一隻”。
和可汗一起狩獵的都是宗室成員或者是勳貴,御林軍就是可汗的保鏢。
正值仲秋,秋高馬肥的季節,動物們都很肥美,正是狩獵的好時節。
林密草深,鹿跑兔奔,野豬成群,到處都是野味。
最後清點獵物,可汗射中五十三頭馬鹿,七十八頭野豬,一百二十隻野兔,十頭狼。
拓跋珪射中的最多,桓王、衛王、常山王、定陵公等各位勳貴收穫也很大。
晚上時開始野炊,燒烤狂歡。各御林營分發野味,吃著烤鹿肉、烤豬肉、野兔肉,喝著馬奶酒,舒爽的不得了。
喝到興起,拓跋珪來到人群中央,跳起了鮮卑歡快的民族舞。
鮮卑諸王和勳貴一起歡快的舞蹈起來。
我們這些御林軍在一旁吶喊,唱起鮮卑民歌:
“阿幹西,我心悲,
阿幹欲歸馬不歸。
為我謂馬何太苦?
我阿幹為阿幹西。
阿幹身苦寒,
辭我大棘住白蘭。
我見落日不見阿幹,
嗟嗟!人生能有幾阿幹。”
唱著唱著,拓跋珪和各位皇族勳貴也唱了起來。
這首歌講的是慕容鮮卑的大單于慕容廆的馬被他的兄長吐谷渾的馬咬傷,慕容廆就遷怒他的哥哥吐谷渾。
吐谷渾看到他的弟弟慕容廆嫌棄他,就遠走高飛了。
事後,慕容廆就很後悔,多次去請他的哥哥,他的哥哥不願原諒他,在青海建立了吐谷渾王國。
晚年後,慕容廆非常想念他的哥哥,也非常後悔,但是又不知道他的哥哥去到了哪裡。
於是就寫下了這首民歌。鮮卑族“阿幹”是哥哥的意思。
唱到動情處,拓跋珪拉著衛王拓跋儀、桓王拓跋虔、常山王拓跋遵的手說道:“各位兄弟,我們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要學慕容廆。北魏不僅僅是我的,也是眾位拓跋兄弟的,我們今生永不相欺!”
拓跋諸王一起跪下說道:“願終身追隨哥哥,護佑北魏,今生永不相欺,如若食言,身首異處,不得好死!”
拓跋珪也跪在地上,拉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