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乙貴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5章 總有例外,我在北魏的鐵血生涯,天乙貴人,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晉皇族司馬休之因為誅殺桓玄有功,進封為龍驤將軍、荊州刺史,鎮守荊州。
這時候,劉裕的弟弟劉道規病逝,朝廷讓司馬休之接任荊州,司馬休之掌控了長江中下游的據點。
劉裕的官越做越大,司馬皇族對劉裕的不滿也越來越大,劉裕進封“宋王”就是篡位的前兆,司馬氏是敢怒不敢言。
正直的人還是很多的,但是有血性的人畢竟很少,司馬休之的兒子司馬思文可是位有血性王子。
別的皇族對劉裕是敢怒不敢言,但是司馬思文卻大放厥詞,揚言劉裕只是司馬氏的看家狗,他們司馬氏是皇族正統。
劉裕對這種謾罵不屑一顧,但是司馬思文卻變本加厲,不僅在公眾場合謾罵,還召集了很多遊俠。
這夥人到處散播劉裕的謠言,有些人更是放言要誅殺劉裕,有些人造謠劉裕要篡位。
劉裕手握幾十萬兵馬,對這夥流氓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但是也不能任由他們胡作非為,於是派出一隊官兵,把司馬思文抓了起來,剩下的流氓全部處死。
為了拉攏住司馬皇族,劉裕把司馬思文交給了司馬休之,於是派人暗示司馬休之,希望他處死兒子司馬思文。
司馬休之作為王爺,他有王爺的驕傲,內心也不願被劉裕壓制,於是上書朝廷,願意銷去王爵,貶兒子司馬思文為庶人,罷免自己所有官職。
劉裕對這個結果是不滿意的,駁回了司馬休之的請求。
不久,劉裕就捕殺了司馬休之在京城的次子司馬文寶和侄子司馬文祖,然後下詔司馬休之割據自立之罪,起兵討伐司馬休之。
司馬休之的爵位和官職不是劉裕封的,他是晉安帝加封的,皇族需要扶持皇族來掣肘權臣的勢力。
劉裕雖有所不滿,但是還不能明目張膽反駁皇帝。現在就不同了,劉裕不會顧忌晉安帝怎麼想,他要剷除所有對抗自己的人。
劉裕讓自己的大女婿徐逵之親率主力征伐司馬休之。劉裕年紀大了,他要培養下一代將領,因為他的兒子太小,所以徐逵之就成了重點培養物件。
司馬休之不是紈絝子弟,為人謙虛,治軍理政都是一把好手,深受荊襄百姓愛戴。司馬休之寫了一篇檄文,歷數劉裕三十條大罪,開始整軍備戰,應戰劉裕。
劉敬宣支援劉裕征伐司馬休之,但是劉敬宣的參軍司馬道規是皇族的偏支,他對劉敬宣的態度非常反感。
於是司馬道規聯絡同府闢閭道秀和將軍王猛子密謀一起叛變劉敬宣,據守廣固響應司馬休之。
劉敬宣召見闢閭道秀商議公事,出於對闢閭道秀的信任,劉敬宣屏退了侍衛。說在興起時,王猛子徘徊到劉敬宣身後,突然抽出佩刀,刺死了劉敬宣。
這夥人還沒有高興太久,劉敬宣的侍衛就衝了進來,殺死了他們所有人。
劉裕聽到劉敬宣的死訊,哀傷了很久。
劉裕雖然殺人如麻,可以說只有劉敬宣是劉裕的朋友,劉敬宣的待遇超過了很多跟著劉裕一起創業的元勳。
劉敬宣在戰場上救過劉裕的命,劉敬宣忠於劉裕,劉敬宣也敬佩劉裕,他們不是親兄弟,卻勝過親兄弟。
劉裕大劉敬宣八歲,劉裕是妥妥的大哥。
順便講一個人物——陶淵明。陶淵明不是庶民,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官員,他的父親做過太守。
陶淵明在父親死後,透過自己的努力,做了十多年官員。陶淵明在桓玄手下做過大官,後來桓玄篡位,陶淵明僥倖活了下來,但是對仕途產生了恐懼。
陶淵明做了劉敬宣的幕僚,在劉敬宣伐蜀失敗後,劉敬宣讓陶淵明進京向劉裕請罪。
劉裕很欣賞陶淵明的才華,決定給陶淵明於大官,陶淵明婉拒,回到劉敬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