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紐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章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星落門,倔強的紐扣,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剛才,看到《平蠻指掌圖》的時候,馬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魏延南下,是皇帝陛下親自做的局,因為這《平蠻指掌圖》只存放於成都的宮中,丞相府中留有一份副本。
如果是這樣,一切就都很好解釋了——丞相去世,南中局勢必然糜爛,而皇帝陛下用軍中第一人的老侯爺做局,悄然南下,坐鎮南中,一舉將所有的魑魅魍魎都拿下。
——這簡直就是和自己三人一模一樣的謀劃啊。
《平蠻指掌圖》一直作為國家重寶,放置在丞相府和皇宮內府,若不是皇帝陛下做局,怎麼可能到了魏延手裡?
蔣琬?
不可能!
蔣琬本是文官出身,一直在丞相府任職,很少上到前線,對於其軍事謀劃能力,說實話,還真不放在這幾人的眼裡。
楊儀?
去去去。
此次,楊儀雖然被諸葛丞相選定為託孤人,並且很好地完成了丞相的遺囑,帶領幾萬大軍安然返回漢中,但要說到兵行險著,與魏延合謀,假戲真做,千里潛行,直取南中……
楊儀根本就沒有這個本事!
可不是幾位將軍小看了楊儀,而是楊儀以往的工作性質決定了。
他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制定者,和執行者,更是一個非常傑出的後勤管理大師。
但是,對於戰略謀劃,戰術執行,戰場各處細節的把控……他還真的是個門外漢!
這世界,能文能武的人,看似很多,但真正做到傑出的,又有幾人?
諸葛亮自然是不必說。
孫吳還有個周瑜。
至於魯肅,其實魯肅更傑出的,是國際關係的處理。
有一點就很能明白說明了,魯肅的大都督任上,可有打過什麼仗沒?
馬忠,當初能作為諸葛丞相南中平叛的東路軍的總指揮,那可不是諸葛丞相的病急亂投醫,而是人家憑藉實打實的戰略謀劃和戰陣應變能力而得來的。
要知道,當時出征南中的,還有魏延趙雲這樣的老將軍們呢,他們都沒有撈到一路軍總指揮這樣的位置。
而馬忠,卻硬生生地虎口拔牙一般,將一眾老將軍們都擠落神壇。
馬忠的崛起,相對張嶷張翼等年輕人來說,要更晚一些。
夷陵之戰後,馬忠在白帝城見到劉備,劉備深談之下,不由得老懷大慰,興奮地對別人說:“我失去了黃權,卻得到德信,老天爺終究還是公正的啊!”
而張嶷,在這一代年輕的戰將們中間,早已經穩壓幾乎所有人一頭!
張嶷的特點,謀略深沉周密,而在臨陣之際,卻又詭詐多變,善於行險。
並且他的行險,與一般人的行險不同。
別人的行險,像是“弄險”一般,總讓人揪心不已,但張嶷的行險,卻是常態,是血脈裡與生俱來的天性,而且總能在最複雜的狀況下,找到最險卻又最有效的方法來,並且在事後進行復盤的時候,大家還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對他說一聲:“牛逼!”
因為他的選擇,總是最好的那一個。
張嶷弄險,已經成了張氏風格,帶有濃重的張嶷特色,別人學不來,也不敢學。
沈騰現在不在這裡,若他知道張嶷的故事,也會不得不說一句:“天才!”
張嶷和馬忠的搭檔,是一絕。
馬忠做謀劃,張嶷也參與,但在最後執行環節,張嶷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靈活度,並非對頂頭上司馬忠不尊重,而是在各種預置的因素髮生變化後,馬忠給予了張嶷全部的靈活處置權力。
而張翼,與馬忠和張嶷二人相比,更年輕一些,戰績也稍微弱一點,但也是跟隨趙子龍將軍征戰多年的“老同志”了。
並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