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紐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報復性殺戮,星落門,倔強的紐扣,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國這個時代的馬戰,其實是一件非常豪奢的事情,一般隊伍都打不起。
尤其是南方人。
南方無良馬。
當然,這是相對於戰馬而言的。
而對於人來說,想打馬戰,也大不易。
因為這個時代的戰馬背上無鞍(高橋馬鞍),兩側無蹬。
沈騰一到這個世界,就已經關注到這個現象,而後世,即便騎個小毛驢,人們也會奢侈地給毛驢安放高橋馬鞍,兩側掛上馬鐙,否則,與騎牛相仿,還怎麼做各種動作?
一旦掉下來,根本不要再想別的,只有被後面的戰馬踩死一條路可走。真正還能抓住機會,被後面同伴救起來,拉上馬背的,鳳毛麟角萬里無一。
在沈騰的認識裡,高橋馬鞍和馬鐙子的製作,一點也不復雜,甚至可以說,非常簡單,但問題是,這是軍隊最核心的戰爭裝備之一,不能隨便拿出來,一旦被對手所用,優先武裝了對手的騎兵,則蜀漢的損失,可就大了。
在戰馬資源的擁有和選址上,曹魏佔有了先天優勢,蜀漢次之,孫吳更是糟糕到幾乎沒有。
從戰馬品種和來源上來講,一是草原種,也就是北方草原馬,後世稱蒙古馬,個兒不大,但速度快,且耐力極好,是後世蒙古人征服世界的第一戰鬥力;
其二為山地種,藏地高原雲貴高原馬種,個頭不大,不善奔襲,但溫順可控,耐力極佳。此品種是茶馬古道上的第一勞動力,與騾子驢子功能類似。
另外一個便是西域馬。
其實西域馬也可算是草原馬的一種,但因為其與蒙古馬有截然不同的血脈和特徵,高大俊逸,極善馳騁,生活在草原荒漠地帶,以大宛馬最為知名,號為天馬。
至於阿拉伯馬等,再向西的那些品種,也就不再贅述。因為在這個時代,相對於中國人來說,它們真的算是“遠在天邊”了。
三國之中,曹魏擁有草原馬和西域馬的選擇權,烏桓騎兵的馬匹本就是草原種,其戰力之雄厚霸道,在曹魏軍中首屈一指,號為“虎豹騎”,乃曹操的秘密武器。
另外,當年曹操驅逐西域雄主馬氏和韓氏後,便佔有西域之地,而夏侯淵在河湟谷地一帶殺人如麻,更是將青羌蠻族殺得聞風色變風聲鶴唳。
所以,西域馬的來源,自然而然地歸屬到曹魏陣營。
而蜀漢的戰馬來源,只有山地種馬,即後世所謂的川馬滇馬,個頭小,耐力好,但奔跑能力有限,衝刺能力更是缺乏,只適合做騾馬駝物運輸,不適合戰陣衝殺。
這也是蜀漢軍陣之中,以無當飛軍的戰力為首的緣故,而無當飛軍的組成,則是南中蠻族人,皆為步卒。
當年的白毦軍,也是步卒。
皆因蜀漢根本就沒有好的戰馬來源。
魏延的那匹高大健壯的戰馬黑雲,卻是魏延在隴西作戰時繳獲的戰利品。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諸葛亮為了緩解漢中壓力,派出魏延帶一隻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意在“圍魏救趙”。
也是老天開眼,曹魏的兩路大軍因大雨路阻,在秦嶺棧道上不得寸進,只得退還。
而此時的魏延卻在隴西大放異彩——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此戰馬即為郭淮坐騎。
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而孫吳那邊,更是可憐,完全沒有戰馬資源,甚至蜀漢與孫吳交好期間,蜀漢送給孫吳的矮小戰馬,也都被視若珍寶。
不得已,孫吳只好在水軍上面下力氣,打造出這個時代足以藐視全世界的水軍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