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紐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章 關三娘子,星落門,倔強的紐扣,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於蜀漢的人口,二人皆感慨良多。
在南中生活多年的關銀屏發出這句感慨,自然是有所指。
中國歷史書中記載,蜀漢亡國時,有28個郡,148個縣,在籍編戶28萬,戶民98萬,國庫存糧400萬斛。
後世人多把蜀漢亡國時的在籍98萬人口當回事兒,其實蜀漢哪裡只有這點人口?假若真只有這麼多,那麼,就不僅僅南中,就連蜀漢的核心區域成都平原的許多地方,也可以稱之為“不毛之地”了。
若如此,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這“不毛”,還有什麼意義?
148個縣,我們只算100個吧,每個縣1萬人口夠可憐吧,就這,也有百萬人了。
更何況,在三國時期,成都是除了洛陽之外的第二大都市!
漢末三國時期,荊州七郡及嶺南,蜀中,是戰爭波及最少的地方,即便有那麼幾場戰爭,也僅僅限於兩軍對壘廝殺,波及到百姓頭上來的,很少。
所以,這幾個地方,才是真正的接納流民最多的地方。
蜀漢的流民數量甚至遠遠超過本地民眾,只不過,這些外來流民真正被政府統計在籍的很好,基本都被豪閥大族收納了,做了隱戶。都在更有那些不願意依附到豪門大族名下的,便不得不流亡于山林水澤中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為什麼那麼多的流民,都沒有在籍?
說到底,政府手裡沒有土地,你拿什麼給人家?
既然你沒有東西給人家,人家又憑什麼要在你的“籍”?
在籍,就意味著你必須納稅,交租,服兵役徭役,出各種出不完的“公差”,幹各種幹不完的“苦力”,捨生冒死,一無所獲。
既然如此,何必不做“隱戶”?
依附在豪門大族門下,做隱戶,至少有地種,儘管被剝削,但能活下去不是?
而流亡于山林水澤之中的,就不好說了。
能活下去的,都是命好。
實在世道不濟,過不下去了,大不了出去變身為盜匪,劫掠一番,活到怎樣就怎樣!
蜀中那麼多的盜匪,哪裡來的?多是外地流民組成。
當然,這其中,是不是有土著們的勢力在其中引導,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騰哥子兒,你說,這……像不像一座四面漏風的大屋子?”
關銀屏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在這個年紀小自己十多歲的年輕人面前,她竟然就是有一種發自肺腑的想要直抒胸臆。
當年,關銀屏小小年紀,來到建寧,嫁於李遺為妻,其肩上的擔子,何其沉重!
男兒何不帶吳鉤,去取關山五十州。
作為一代豪雄關雲長的嫡女,關銀屏作為一個弱女子,卻心繫國家興衰,須臾不敢忘記。
所以,在內心之中,對於帝國飄搖的感知與擔憂,重逾千鈞,卻又哪裡敢與夫君說?
說白了,蜀漢是蜀漢,建寧李氏是建寧李氏。
蜀漢強大,能後庇佑建寧李氏時,人家認你是爹是娘。
蜀漢衰落,不能庇佑建寧李氏時,李氏出賣你蜀漢時,同樣會心安理得,眼皮也不會抬一下。
二人心有靈犀一般,沈騰自然知道,關銀屏說的“四面漏風的大屋子”指的是什麼。
蜀漢帝國唄。
“姑姑,東漢王朝,才是一個更大的破屋子。”沈騰淡淡地說。
語氣清涼,不帶一絲情感色彩。
關銀屏苦澀地一笑,示意沈騰繼續說下去。
“西漢建國,開歷史先河。這,毋庸置疑。一批泥腿子登基坐殿,不容易!”
沈騰的開場白,就將一直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