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紐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3章 蜀漢政壇的反思,星落門,倔強的紐扣,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尚書令府衙。
蔣琬和費禕同時陷入沉默。
二人看似融洽異常,但目光聚焦處,卻又大不同。
蔣琬可不是傻瓜,費禕的話一出口,蔣琬就知道費禕所指為何。但蔣琬也有他自己的心結未除。
自家人知自家事,蔣琬對於帝國內部的情況,一清二楚——
先帝當年為什麼執意發動夷陵之戰?
很多人膚淺地認為,先帝是為了給關雲長報仇,其實大錯特錯。先帝可不是格局如此狹隘之人。當年先帝三顧隆中時,諸葛先生給先帝規劃的藍圖中,就明確了北向和東向兩條出兵路徑,二者缺一不可。一旦東向道缺失,蜀漢被困蜀中,所有的希望都將破滅,作為一個被強大理想支撐的帝王,先帝決不能忍。
“先帝不易啊!”蔣琬沒來由地長嘆一聲。
在先帝的心裡,理想破滅,毋寧死。
而諸葛亮的北伐,是對先帝理想的堅持,是一代人的理想自持,當然,也不排除,是將帝國內部矛盾外引的一種權宜手段。
自古以來,戰爭都是消除內部矛盾團結內部力量的最好手段。
自己若不堅持北伐政策,如何管控帝國內部存在已久的幫派之爭?接下來,政治格局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蔣琬不敢想。
明面上,荊州幫依然勢大,但真正把持了蜀漢帝國經濟命脈的,卻是不折不扣的益州土著幫派。
蜀漢帝國的經濟命脈很簡單,蜀鹽蜀錦蜀鐵,而這些,基本都在人家益州幫的手裡。帝國政府既不敢過分鉗制,又不敢過於放手。
最要命的,在益州幫派內部,對於帝國政權的正統性,一直都是質疑多過承認。
即便諸葛亮在世,這個方面,也沒有多少改變。更何況,一代政治強人不在,益州幫蠢蠢欲動,若蜀漢再無良法,帝國的旗幟能打多久,蔣琬真的沒有信心。
思緒良久,蔣琬決定將心思全盤托出:“文偉,漢中那邊,反應如何?”
“反對!”
“全是反對?”
“全是反對!主戰派主和派全部反對,皆認為你的方略有嚴重缺陷。舟船順漢水而下容易,但一旦戰事不利,再想退回來,則難矣,很可能就是深陷絕境的慘淡局面!類雲長故事!”
“船呢?還在造嗎?”
“這個,他們倒也不敢馬虎,畢竟有軍令在上。”
“這樣吧,文偉,你私下安排下,做些手腳,延誤些工期,不要讓漢中的人承擔什麼責任,一切,不就……那個了嘛?”
費禕睜大眼睛,盯著蔣琬看了好一會兒,終於笑了起來,指點著蔣琬打趣道:“沒想到啊沒想到,原先只以為我費禕是這樣的人,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蔣公琰,也是這樣的人!”
蔣琬嘿嘿地笑起來。
“如此也好,我這裡將責任擔下了,也少耗費些錢糧,又避免戰事的開啟。你蔣公琰倒是好算計,繞來繞去的,最後卻是將我兵部全部折了進去!”
蔣琬笑道:“還不都是為了你好,否則,勞民傷財的,人家罵的可不是我蔣公琰一人!”
既然把話都說開了,意見也達成了一致,蔣琬修造戰船執意東下襄陽不過的一個幌子,這就夠了。
至少說明了,在蔣琬這裡,也並沒有那麼強烈的北伐意願,二人等於在最大的政務軍務戰略方面達成了一致。
那麼,接下來,中央政策的大調整,也就勢在必行了。政府也不可能因為不再執意北伐戰爭,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二人正商議著,有人來報,市場上的事情,終於有了結果。
但這個結果太過駭人,頓時,整個公事房的人都緊張起來。
當所有殘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