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強的紐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2章 教育,百年大計,星落門,倔強的紐扣,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南中各個城市中,論到自然條件之美,昆明這座城市若說排第二,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城市敢稱第一。
興古郡的這幫小傢伙基本上都沒有來過昆明,對於這個四季如春鮮花遍地的郡城充滿了歡喜,到處遊走,終日不休,且都樂此不疲。就連那兩個傻丫頭都是如此。
沈騰他們不得不又在昆明郡多住了幾日。
王伉老大人更是興致高昂得如打了雞血一般,每日屁顛屁顛地前前後後左左右右晃悠,他把王家僅有的幾個與李劍波他們年紀相當的孩子都叫了過來,每日陪同這群孩子東遊西逛,哪怕是練習那勞什子“搏擊術”,也必須參與。
這一日,下午時分,孩子們都出去了,老大人陪著沈騰在郡守府裡閒逛。
老人對於政務的處理,熟稔無比,其實這時的南中各個地方,本就沒有多少事情可做。漢人不多,也基本集中在各郡城縣城,而且生活在南中的漢人基本上都歸附於各地大族,官府只要保證他們這裡的社會治安即可。
只要不出現群體性的蠻族兵變,這些豪族豪門的自保的能力並不會比官府的差多少。
豪族豢養私兵,在整個蜀漢帝國境地,都是不爭的事實。因為現實的需要。
蜀中多山林,南中尤盛。
多山林則必定多盜匪。
私兵,閒時為農為商,亂時則可為兵。
其實,最讓蜀漢政權難言的,便是這許多山林盜匪,其實背後得金主,都是這些豪族大姓。
這些豪族豢養“盜匪”,自然有其特殊的利益訴求。
蜀中各地頻繁爆發的匪盜之亂,背後,影影綽綽的,全部都是豪閥大族的影子。
漢人之外是蠻人。
蠻人基本居住在山林之中,河谷之畔,人家的生活,官府即便想幹涉,都沒有辦法。干涉多了,人家還會造反——你本就沒有給我什麼,還在老子面前指手畫腳地,去死吧。
所以,在南中,只要不出現重大的匪盜兵亂,各級政府官僚基本上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得過且過。
民不告官不究,在這裡,是最真實的存在。而且是各地官僚吏佐恪守的處事原則。
老大人之所以如此佩服沈騰這小子,頗有點“愛不釋手”的感覺,恨這“沈家寶樹何不生王家”,並不是因為沈騰這一路走來,帶給各地的那些產業佈局,那些可能會做大做強的專案,而是因為,沈騰的這些作為,無一不對南中人民包括漢民蠻人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平夷城那邊,就不說了,在興古郡,圍獵墾荒,建造城池,聚攏蠻族,醃製肉品,皮毛貿易,釀製白酒……
昆明郡這裡,雖然專案甚少,但壓制白蠻,發展茶業,香囊製作、麻將涼蓆……
這些,無一不將幾乎所有的蠻人漢民都極大地調動起來,融合在一起,極大地改變了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的固有狀態。
而且,都是向好的狀態改變。
老大人幾乎可以想象得到,三兩年後的興古郡昆明郡,會是一番怎樣的欣欣向榮景象!
尤其是興古郡,因為與孫吳多邊交界,其影響之深遠,將會對孫吳那邊造成怎樣的震動!
“小子,不瞞你說,過去老夫在永昌郡也好,現在在這昆明郡也罷,基本上是抱著‘無為而治’的執政思想。這是冠冕堂皇的說法,其實說白了,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人長嘆一聲,“唉,其實南中這些官僚,誰一個又不是如此?為什麼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哪個為官一方的不想造福一方?但是,你知道的,咱們根本就拿不出什麼東西來,以至於這郡守不像郡守,縣令不像縣令的,都不過是一個擺設,勉勉強強算是維持了個和平局面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