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忠心耿耿曹孟德!
隱居的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章 忠心耿耿曹孟德!,曹操天崩開局,遇到我,他無敵了,隱居的魚,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昌,丞相府內,曹操焦躁不安地來回踱步,沉重的腳步聲敲擊著地板,彷彿敲打在他心頭。王厚在荊州的勢力擴張速度,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從當初只帶了五萬先鋒軍,到現在坐擁近三十萬大軍,麾下能臣武將雲集,這讓他這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如何能安心?
“文若,你說,這王厚究竟是何居心?”曹操猛地停下腳步,眉頭緊鎖,眼中滿是狐疑之色,向身旁的荀彧問道。
荀彧一身素衣,手持羽扇,神情淡然,彷彿早已看透一切。他微微一笑,緩緩說道:“丞相何必多慮?王將軍忠心耿耿,天地可鑑,日月昭彰。他之所以在荊州發展迅速,一來是因為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二來是王將軍用兵如神,屢戰屢勝,三來是因為他善於治理,深得民心。這些都是我軍之福啊!”
“話雖如此,可如此坐大,終歸是個隱患啊!”曹操依舊憂心忡忡,他深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丞相,依臣愚見,王將軍絕非貪圖權勢之人。”一直沉默不語的荀攸開口了,他身材瘦削,目光銳利,彷彿能看穿人心,“王將軍胸懷大志,一心想要匡扶漢室,平定天下,這一點,從他當初拒絕袁紹的招攬,毅然決然選擇投奔丞相就能看出。”
“公達所言極是。”陳群也站出來說道,“王將軍曾言,待天下平定之時,便解甲歸田,可見其並無二心。”
“仲德,你怎麼看?”曹操將目光投向了程昱,這位以計謀狠辣著稱的謀士,一直是他最信任的智囊之一。
程昱捋了捋鬍鬚,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緩緩說道:“丞相,王將軍的確是一員難得的虎將,但‘功高震主’自古便是帝王之憂。如今王將軍羽翼已豐,我們不得不防啊!”
程昱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曹操心中最後一絲僥倖,也讓在場的其他謀士心頭一凜。
“那依仲德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曹操沉聲問道。
“為今之計,只有暗中削弱王將軍的勢力,方可永絕後患。”程昱眼中閃過一絲狠辣之色。
“如何削弱?”曹操追問道。
“我們可以暗中扶持荊州其他勢力,讓他們與王將軍相互制衡,同時,我們也可以藉口王將軍擁兵自重,要求他交出部分兵權。”程昱緩緩道出自己的計策。
“此計甚妙!”曹操眼前一亮,心中暗暗讚歎程昱的毒辣。
“不可啊,丞相!”荀彧聞言,立刻出言反對,“王將軍對丞相忠心耿耿,我們怎能如此對待他?若是被他知曉,豈不是寒了他的心?”
“文若,你太天真了!”程昱冷笑道,“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更何況王將軍手握重兵,我們不得不防啊!”
“仲德此言差矣!”荀攸也站出來反駁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我們應該團結一致,共同對付外敵,而不是自相殘殺啊!”
丞相府內,眾謀士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曹操則陷入沉思,權衡著利弊。
荀彧起身,拱手說道:“丞相若真擔心,倒也不妨將此疑慮化作一柄利劍,直指江東!”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紛紛將目光投向荀彧。曹操也是一愣,隨即追問道:“文若此言何意?莫非你有良策可解我心中之憂?”
荀彧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丞相可還記得王將軍當初為何主動請纓,要求鎮守荊州?”
“自然記得,”曹操沉吟道,“王厚說荊州乃四戰之地,需得一員猛將鎮守,他願為我平定後方,讓我等無後顧之憂。”
“正是如此!”荀彧羽扇輕搖,侃侃而談,“如今袁紹已滅,北方已定,劉備佔據江夏,孫權雄踞江東,皆是我心頭大患。王將軍坐擁三十萬大軍,卻只是固守荊州,豈不可惜?丞相何不以此為由,親率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