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梁悲歌
愛吃木藕鴨腿湯的劉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大梁悲歌,秦始皇蕩平六國,愛吃木藕鴨腿湯的劉莊,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城外,秦軍的營帳中,將軍王翦看著被洪水圍困的大梁城,眼神冷峻而堅毅。“傳令下去,繼續加高堤壩,讓黃河水徹底沖垮大梁。這魏國,是時候從這亂世中消失了。”秦軍士兵們領命而去,忙碌地加固著堤壩,一袋袋沙袋被堆砌起來,黃河水被人為地束縛著,朝著大梁城蓄勢待發,準備給予這座曾經輝煌的城池致命一擊。
城內,魏王假面色慘白,癱坐在王座之上。周圍的臣子們或掩面哭泣,或低聲嘆息,往昔的繁華與威嚴如今已化作泡影。“眾愛卿,可有退敵良策?”魏王假的聲音顫抖而無力,回應他的只有一片死寂。
這時,一位老臣蹣跚而出,“王上,秦軍此番水攻,我大梁危矣。然城中軍民尚有一戰之力,可組織敢死之士,出城與秦軍決一死戰,或可尋得生機。”魏王假苦笑搖頭,“秦軍兵強馬壯,且有洪水為其助力,出城迎戰,無異於以卵擊石。”
與此同時,大梁城中的百姓們並未坐以待斃。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輕鐵匠,自發地組織起一群青壯男子,“秦軍要滅我大梁,我們怎能束手就擒!就算死,也要讓他們知道我大梁子民的骨氣!”他們手持簡陋的武器,在城中四處奔走,幫助那些受困的百姓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同時準備著最後的抵抗。
秦軍的堤壩在不斷加高加固,黃河水越漲越高,如同一頭被激怒的巨獸,咆哮著衝擊大梁城脆弱的防線。城牆在水流的衝擊下搖搖欲墜,多處已經開始崩塌,洪水湧入城中,街道瞬間變成了一片汪洋,百姓的哭喊聲、房屋的倒塌聲交織在一起,彷彿是大梁城最後的哀歌。
在這生死存亡之際,一位名叫蘇琴的女子挺身而出。她本是大梁城中的一名歌姬,卻有著非凡的智慧與勇氣。蘇琴來到王宮,向魏王假進言:“王上,秦軍此番水攻,意在速戰速決。我們可佯裝投降,派使者出城與王翦談判,拖延時間。同時,暗中派人挖掘城內溝渠,將湧入的洪水引向秦軍營地,或可反敗為勝。”魏王假聽聞,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當下便依計而行。
使者出城,前往秦軍營地。王翦見大梁城使者前來,心中已知其來意,但他倒想看看魏王假還有何花樣,便應允了談判。使者在營帳中與王翦周旋,言辭懇切地訴說著大梁城的不易,懇請秦軍退兵。王翦只是冷笑,並不為所動,卻也未立刻下令攻城,他想等城中百姓被洪水徹底消磨掉意志。
而在城內,百姓們日夜挖掘溝渠,將洪水慢慢引向秦軍營地。蘇琴則帶領著一群女子,在城頭唱起了大梁的民謠,歌聲悠揚而悲壯,彷彿是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告別,又似是對秦軍的無聲詛咒。歌聲傳入秦軍營地,一些士兵竟也微微動容,心生思鄉之情,士氣稍有低落。
然而,秦軍畢竟久經沙場,很快便察覺出異樣。王翦大怒,下令即刻攻城。秦軍駕著戰船,衝破大梁城破損的城門,如惡狼撲食般衝入城中。城中軍民雖拼死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阿福帶領著他的兄弟們與秦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他們用生命扞衛著每一寸土地,直至倒在血泊之中。蘇琴也被秦軍俘虜,王翦見她生得貌美且有膽識,本想將她帶回秦國,蘇琴卻寧死不屈,一頭撞死在秦軍的營帳前。
最終,大梁城破,魏王假被擒。魏國,這個曾經在戰國時期閃耀一時的國度,在秦軍的鐵騎與洪水的肆虐下,徹底覆滅。秦軍在城中大肆搜刮搶掠後,放火焚燒了這座曾經繁華的城池。滾滾濃煙升騰而起,彷彿是大梁城不甘的靈魂在訴說著往昔的榮耀與今日的悲憤。那滔滔黃河水依舊奔騰不息,見證著這一場歷史的滄桑鉅變,也帶走了一個時代的餘暉,只留下殘垣斷壁和後人無盡的嘆息,為這亂世之中的悲歡離合,為這消亡國度的興衰榮辱,畫上了一個血色而沉重的句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