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秦齊興衰 風雲激盪的戰國終局(影響二)
愛吃木藕鴨腿湯的劉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章 秦齊興衰 風雲激盪的戰國終局(影響二),秦始皇蕩平六國,愛吃木藕鴨腿湯的劉莊,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前 284 年,齊國大地在五國聯軍的鐵蹄踐踏下,陷入了無盡的悲愴與混亂。曾經繁華昌盛、稱霸東方的齊國,如同一棵被狂風驟雨擊打的參天巨樹,根基動搖,枝葉凋零,迅速走向衰落。而在這場風雲變幻中,秦國卻如同隱匿在黑暗深處的獵鷹,敏銳地捕捉著每一個機會,悄然崛起,最終成為戰國七雄中唯一的超級大國。
齊國都城臨淄,往昔車水馬龍、喧囂繁華的市井如今一片死寂。巍峨的宮闕在戰火的燻烤下黯然失色,斷壁殘垣訴說著昔日的輝煌與現今的落魄。齊湣王,這位曾經不可一世、妄圖號令群雄的君王,此刻正倉皇出逃,他身著破舊的王袍,髮絲凌亂,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絕望,早已沒了往昔的傲慢。隨行的侍從寥寥無幾,他們腳步踉蹌,不知何處才是生機所在。
聯軍入城,如餓狼撲食。燕軍在樂毅的率領下,紀律嚴明,他們封存府庫、安撫百姓,試圖以懷柔政策收攬齊國人心;而其他四國軍隊,卻軍紀渙散,燒殺搶掠,臨淄城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百姓們四處奔逃,哭聲、喊叫聲交織在一起,孩童們緊緊抱住父母的大腿,瑟瑟發抖,眼睜睜看著家園被焚燬,親人離散。
在這一片混亂中,齊國的軍隊兵敗如山倒。曾經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齊軍,因多年的安逸奢靡,戰鬥力銳減。將領們無心戀戰,士兵們士氣低落,紛紛丟盔棄甲,四散奔逃。有的逃入深山老林,過起了野人般的生活;有的為了一口吃食,甘願淪為他國的奴隸。
與此同時,秦國朝堂之上,卻是一片昂揚振奮。秦王嬴政,這位胸懷大志、雄才大略的君主,目光如炬地凝視著東方戰局,心中暗自盤算著齊國衰落給自己帶來的良機。他深知,齊國一倒,戰國格局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秦國邁向大一統的道路將豁然開朗。
嬴政立刻召集重臣,商議下一步戰略。李斯上前,拱手進言:“大王,齊國既衰,當趁此時機,迅速出兵,蠶食其土地,壯大我秦國實力。同時,可派使者與燕、趙等國周旋,穩住他們,莫讓其聯合對抗我國。”尉繚子亦點頭贊同:“丞相所言極是,秦之鐵騎,天下無雙,如今齊國無還手之力,正宜揮師東進,將其領土納入囊中。”嬴政聽後,微微頷首,當即下令,調遣大軍向齊地進發。
秦軍如黑色的鋼鐵洪流,洶湧澎湃地湧向齊國。他們軍紀嚴明,所過之處,秋毫無犯,令沿途百姓暗暗稱奇。與聯軍的燒殺搶掠截然不同,秦軍帶來的是一種秩序,雖嚴苛,卻讓飽受戰亂之苦的民眾看到了一絲安穩的希望。
在齊地,秦軍將領王翦用兵如神。他深知齊國雖衰,仍有餘力,不可貿然強攻。於是,他採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戰術,先攻佔齊國邊境的小城池,切斷其與外界的聯絡,再逐步向內陸推進。每佔領一地,便迅速推行秦法,組織百姓恢復生產,開墾荒地,種植糧食。起初,齊地百姓對秦法心存牴觸,畢竟習慣了齊國舊制,但在秦軍的強制推行與引導下,漸漸發現秦法之下,社會秩序井然,農田灌溉得到改善,糧食產量有所提高,生活竟慢慢好了起來。
而此時的齊國,還在內憂外患中苦苦掙扎。莒城和即墨,宛如風中殘燭,頑強地堅守著齊國最後的希望。田單,這位智勇雙全的齊國將領,在絕境中挑起了復國的重擔。他布衣麻履,穿梭於兩城之間,鼓舞士氣:“諸君,齊國乃太公封疆,傳承數百年,豈容他國輕易踐踏!我等雖身處困境,只要團結一心,必能守得雲開見月明。”百姓們受其感召,紛紛加入守城隊伍,或搬運磚石修補城牆,或製作兵器,支援前線。
然而,秦國不會給齊國喘息的機會。嬴政不斷增兵,對莒城和即墨展開猛烈圍攻。秦軍的投石車將巨大的石塊如雨點般砸向城頭,雲梯一架架地搭起,士兵們奮勇攀爬。城牆上,齊國軍民拼死抵抗,用石塊、熱油、箭矢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