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夢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授我長生,我與仙子不兩立,青囊夢裡,地主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聲音清脆嫋嫋,挺好聽的。
陳疏言這半年來從未洗漱,頭髮卻不顯得油膩,只因每日宣禾女冠都會對著陳疏言捏碎一張“清潔符”。“清潔符”的法術流淌陳疏言全身,連帶著口腔,衣物,身體等裡裡外外都變得纖塵不染,異味不留。
梳髮羈冠後,陳疏言就這樣直愣愣的端跪在那裡,聽到禮畢後又一叩首,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宣禾女冠淡淡的看了陳疏言一眼,她似乎是想到了什麼,對陳疏言說:“我雖給你主持入門學藝科儀,但並不是你師父。”
想了會,又把壓裙的劍玉摘給陳疏言,說:“以後如有事,可持此玉去內門明月峰尋我。”
隨後宣禾真傳一甩衣袖,率先離開了。
隨著宣禾真傳的遠去,陳疏言感覺自己和宣禾真傳的組隊關係慢慢消失……
陳疏言目送宣禾離開,回想起近半年的所見所聞,點點滴滴,言傳身教,雖無授業之恩,卻有開蒙之義,再加上宣禾真傳展現出來的種種仙家手段,喃喃自語道:“怎敢相忘?”
隨後那位中年道士雖對宣禾真傳贈玉一事深感詫異,但還是適時的對陳疏言拱手說:“師弟,以後就是同門了!”
陳疏言也趕緊回禮道:“還要靠師兄多多照拂了。”
入道籍時測過骨齡後又被問了家處何地,婚否,父母姐弟等,陳疏言一一作答,問完話之後領了兩套青色的道衣和鞋子、腰牌、道律等就完事了。
隨後安排住宿,中年道士名為趙振,也並不是所有的道士都有道號,只有修為達到金丹期的大道士才能自己取個道號。
聽趙振介紹,練氣修士是為道徒,築基修士可稱道士,金丹修士可稱大道士,元嬰期的修士可被尊為真人,化神期的修士為真君……
此觀名為“籍儀觀”,是宗門裡專司求道之人入籍,制牒的地方,也可稱之為“子孫廟”。陳疏言此時雖然在此觀入度,卻沒有開始修行,不能是道士,連道徒也稱不上。
道觀分兩種,“十方叢林”與“子孫廟”,此間泓崖世界諸派之首太虛道宮規定,凡出家者必須投庵,故有此定。
而在“子孫廟”出了家也不代表你就一定是該觀的道士,它只是給了你一個修道的憑證,之後你若出了門,便還是一個散修遊方的道士。
嗯,此時陳疏言的身份叫做“記名學藝”,連弟子都算不上。
聽趙振介紹,此峰為庶務山,山裡除了有“記名學藝”的道徒,還有“記名弟子”的半同門。
“記名學藝”與“記名弟子”並無階級劃分,區別就是“記名弟子”是知根著底的“良家子”。
——多是內門或外門弟子的子嗣後裔或者霓霄宗郡坊轄下的凡人百姓偶有靈根,自六七歲的時候就收將上來,進行學字開蒙,進而傳授仙真妙法。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門中弟子若是在門內“升職”無望,又大道不可期,便離山自行建立了修真家族的,也會把後嗣送到霓霄宗做個“記名弟子”,進行開蒙和歷練,主要是方便結識未來的宗門大才。
看來不管是哪裡,同窗之誼都是說不穿的大道理!
而“記名學藝”則是那些不知跟腳的少年遺孤,被遊方的門內道士們撿到,憐惜靈根不俗,便也會送到籍儀觀登名造冊,是為“記名學藝”。
兩“記名”之上還有外門弟子,這才是正兒八經的霓霄宗弟子。而兩“記名”想要成為外門弟子則需要進行每三年的一次“傳薪大典”。
如是“記名學藝”與“記名弟子”沒有透過傳薪大典,則會在年滿十七歲時被送下山去,成為霓霄宗轄下的各商號、道場的雜役弟子,終其一生,庶務纏身!
若是不服從安排又沒有足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